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F1中国大奖赛20年 已不仅是一场比赛

【欧洲时报网】2024年F1中国大奖赛的正赛21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经过56圈的争夺,红牛车手维斯塔潘第一个冲过终点,首次拿下中国站正赛冠军。效力于索伯车队的中国车手周冠宇发挥较为稳健,获得第14名。今年是F1中国大奖赛20周年,上海站比赛时隔五年再次回归、中国首位F1车手周冠宇在主场迎来首秀、全新引入的冲刺赛等,这些因素让这场盛宴更加受人瞩目。

“这十年我一共哭过两次”

21日,在巨大的引擎轰鸣声和现场观众近乎狂热的助威声中,周冠宇冲过终点,在他梦开始的地方,感受着全场观众的独宠,难掩激动的他,泪洒赛场并频频向观众致以谢意。

图为4月20日,索伯车队中国车手周冠宇在排位赛中。(图片来源:新华社)

人民网报道,时间退回到2004年,彼时F1首次来到中国,而5岁那年首次现场观看F1中国大奖赛,也成为了周冠宇逐梦F1的起点。周冠宇回忆说:“2004年F1中国大奖赛,是第一个在中国举办的‘世界三大体育赛事’,很感谢父母让我有机会现场观摩,引擎的轰鸣声给儿时的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张门票我还记得——K看台24号座,就是我赛车之梦起航的地方。”

《北京日报》报道,在成为中国F1第一人的背后,周冠宇付出了巨大努力。国内赛场屡创佳绩后,周冠宇得到了父母更多支持。十几岁远赴英国,读书、训练、比赛,如此往复。15岁签约法拉利青年车手学院、F4年度亚军、F3年度冠军、F2冠军,赛车领域的一颗新星冉冉升起。2021年,阿尔法罗密欧车队发布公告:周冠宇作为中国首位F1车手,将参加2022赛季比赛。2022赛季F1大奖赛巴林站,在职业生涯首场F1正赛中,周冠宇获得第10名,拼下1个积分。在两年时间,周冠宇不断成长、成熟。恰逢F1中国大奖赛20周年,周冠宇以F1车手身份回到家乡比赛,其意义远比在其他国家比赛时大得多。

在家门口周冠宇给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第一天的冲刺赛排位赛,晋级第三节最终排名第10。第二天的冲刺赛以第9名完赛,距离积分区仅一步之遥。第三天的正赛从第16位出发,最终跑到第14位。

周冠宇赛后蹲在赛道上,面对主场车迷给予的加油声和掌声,他非常激动,捂脸落泪,这一刻,他真正圆梦了。从5岁场边观赛,到以中国F1第一人的身份登上“上赛道”,只有周冠宇知道自己20年来经历了什么。“这10年总共哭过两次,第一次是经纪人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签约成了F1车手,是2021年。”周冠宇说,“第二次就是今天在上赛道完成比赛,想着自己20年这些经历,想起那些旁人看不到的困境、困难,曾经无法想象有一天会有一位中国自己的车手,站在自己的这片赛场。”这一刻对于周冠宇来说是“终生难忘”!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不少行业内人士称,周冠宇正在书写中国赛车的历史。“虽然他现在的分数并不高,但已经是历史性的突破。”

此外,在赛场聚光灯和品牌方曝光的双重加持下,周冠宇正在成为中国年轻车迷群体的赛车偶像。

10日,周冠宇化身PUMA“一日站长”,穿梭至PUMA品牌快闪体验店,还与明星艺人一起参与直播。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周冠宇个人素质很不错,商业活动的配合度也很高。”一连串的商业活动之下,面对来自中国车迷的喜爱和支持,周冠宇说,“我非常开心,赛车终于出圈了。今年中国大奖赛很早就备受关注,相信越来越多朋友会被F1魅力所吸引,我也期待可以在赛场上收获大家的欢呼。”

“从单身到结婚再到有娃,如今一家四口看F1”

过去20年的一路陪伴,让F1中国大奖赛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有太多的人是因为中国大奖赛而爱上了F1,并将这份热爱传承下去。

人民网报道,周冠宇成为F1中国第一人,除了他本人的硬实力外,巨大的中国市场也是赛事方和车队考量的因素之一。2024年F1中国大奖赛正式开票没多久,门票便“秒空”,唯一官方购票软件被流量冲击到短暂卡顿,火爆盛况令人咂舌。据本次赛事运营方上海久事体育方面透露,在开售前,整体预约数超过开售票务产品总库存的3倍,且部分热门的票务产品预约情况特别高;1月9日20时正式售票后,超过10倍于预约量的用户同时涌入赛事官方APP进行购票,人数创历史新高,同时触发流量限制。而据不完全统计,赛事期间上海国际赛车场3天涌入约20万人的观赛数据,也刷新了近年来中国国内办赛的多个赛事记录。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很多2004年刚认识F1的学生,如今成为门票购买中坚力量。票房出现“U”字形上扬,也是车迷群体成长的井喷式表现。F1铁杆车迷魏先生称,“从单身到结婚再到有娃,如今一家四口一起来看F1;从穷学生只买得起草地票,到现在抢20周年套票,我们在上海和F1中国站彼此见证,这种感觉很奇妙!”

看着赛场内外的火爆气氛,国际汽联主席苏拉耶姆向记者感慨,“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可以帮助赛车运动取得更大发展。”数据显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F1赛事独立观众市场,独立观众人数达到7080万,媒体人叶飞最明显的感受是,中国车迷已经进入到“次世代”,很大一部分车迷是在最近10年关注的F1。

周冠宇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伴随着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年轻人的消费力更加旺盛,对于这项运动的传播和推广会有更大的助力,“我看好下一个10年,车迷群体的成长和赛车文化的普及会比前面十几年来得更快。”

同时,作为中国国内规模最大,并保持着国内单场赛事现场观众人数最多纪录的国际常设赛事,F1中国大奖赛的溢出效应也在持续释放。

官方票务数据显示,这次F1中国大奖赛的观众有70%来自国内非上海地区,还有10%来自海外,赛事的举办不仅展现了赛车运动的魅力,也为上海和周边带去了出游、餐饮、住宿等产业的经济效益。

“满房!”“满房!”从记者的朋友圈和朋友的口中,感受到沪上酒店业喜迎宾客的集体回暖。F1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赛车比赛之一,吸引了大量的车迷和观众。每年现场观赛的车迷会选择在比赛期间入住当地酒店、用餐和购物,增加举办地旅游业的收入。同时,他们还会带动周边景点的观光,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声量”更大

分析指出,F1中国大奖赛发挥了“城市会客厅”的功能,向全球推广中国和上海的形象。今年是F1中国站的20周年,F1竞速的血脉偾张依旧,20年赛车文化的积淀,让“F1中国站效应”有了二十年之变。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当初德国人蒂尔克设计F1中国大奖赛赛道时,可能没想到这个“上”字形,正好契合上海这座城市的赛车文化。F1官方数据显示,每场F1比赛的全球观众可达5至6亿。也就是说,在F1中国站举行期间,数以亿计的全球观众通过电视转播,认识、了解中国上海。

20年历程,让中国大奖赛不再是一年只办一次大赛的“赔本生意”。2016年,美国自由媒体集团完成对F1的收购,打破原来F1赛场内外权益不可逾越的“壁垒”。更开放以及寻求多方合作的模式,使得这项赛事呈指数级发展,在世界各地积累庞大粉丝群体,也让中国站自主招商成为现实。上海国际赛车场除了举办专业赛事,每年还有各大车商的品牌活动、用户体验活动,场地利用效率极高。上赛道每年的人流达40万人次,赛场和赛事的品牌无形价值不断增加。

随着周冠宇的横空出世,他的个人影响力与F1中国大奖赛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亦斌介绍,“F1中国大奖赛的影响力会推动运动员吸引更多国际品牌赞助,而运动员本身也会给赛事带来更多关注度。我们看到,诸如极氪、商汤等新能源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国产品牌进一步通过赛事与周冠宇的影响力,成功出海,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中国广阔的汽车市场,为赛车运动积蓄了澎湃动力。国际汽联主席苏拉耶姆曾表达过,希望看到一支来自中国的车队参加F1的愿望。“中国有14亿人口,路上超过50%的电动汽车来自中国,这是事实。中国是一个大市场。当涉及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时,中国人是认真的。”

车迷体验更嗨

买一杯啤酒、坐在草坪上、看一场世界顶级的F1比赛,这样的周末很惬意。这是荷兰车迷托马斯第二次到上海看F1,上一次是2019年。“那是F1的第1000场比赛,感觉非常棒。今年有中国车手,现场气氛很嗨,我跟中国车迷一样很开心。”

托马斯“入乡随俗”,在酒店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把信用卡绑定支付宝,实现用手机直接扫码消费。“原来担心支付的问题,用了之后感觉很方便很友好,在赛场买吃的直接手机扫码,在市区旅游随身带着手机就行。”

好看、好吃、好逛、好玩,今年赛场外,“梦想嘉”主题园、水景广场商贸区、格子旗音乐嘉年华,让车迷能在观赛之余充分体验潮流音乐与赛车文化的多元融合。相较于其他分站,中国站服务形态多样,城市节日氛围浓厚。观众从地铁11号线出来,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嘉年华氛围。

F1官方纪念品商店销售火爆,买一顶心仪车队的帽子,直接戴上。周小姐是铁杆法拉利的车迷,但她手里拿着周冠宇的头像,“毕竟是中国车手,中国主场,当然要一起加油。”

体育赛事是城市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重要指标。上海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F1中国大奖赛把国际体育赛事作为高端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去培育完善,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在赛事举办中的角色定位,发挥集聚的平台效应,在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探索体育产业发展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