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鬼才”设计师朱赢椿:和“虫子艺术家”共创“世界最美的书”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赵晨曦4月20日报道】虫子也能写书?还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是什么样的创意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受到世界各大图书馆和国际名校的欢迎?它就是由书籍设计师朱赢椿和虫子共同创作的《虫子书》。

2024年4月20日,书籍设计师朱赢椿在自己的图书展区留影。(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为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卞戈摄)

全书除了封面和基本信息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个人类的文字,皆由虫子的爬痕、啃痕完成。虽然没人能读懂其中的语言,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每个读者却能够在其中的纹理和形状中发现自己独特的想象和理解。这本堪称世界上第一本不是人写的书,还曾获得“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大奖、被大英图书馆永久收藏。4月20日,朱赢椿带着他的《虫子书》和一系列书籍装帧作品亮相北京第三届嘉德国际艺术图书展,向观众展示这“世界最美的书”,也让观众大为震惊,原来“虫言虫语”可以成书、成诗、成电影。

4月20日,书籍设计师朱赢椿浏览自己的书籍装帧作品。

亲近自然激活童趣

朱赢椿告诉记者,一次写生,一只虫子跳到自己的画纸上,“它翻滚、爬行、奔跑......‘破坏’着我的画让我有了意外收获。原来虫子也能创作出不同风格的画作,它们也是大自然中最随性的艺术家。”这之后,他便开启了与“虫子艺术家”一起探索世界的旅程。

过去十多年来,朱赢椿给虫子们拍照、画画、写日记,创作出一个不断更新的“虫子系列”:《虫子旁》《虫子间》《虫子书》《虫子诗》《蜗牛慢吞吞》《蚁呓》……,这一次它们也都被朱赢椿带到了展览现场。据朱赢椿透露,这些创作已跟随他去过了不少国家,“走下来我们发现,这些书不仅受到海内外成人读者的欢迎,儿童读者尤其喜爱”。

“观察自然,你会发现生命的丰富和不可控制的神奇。”十几年的创作中,朱赢椿将自然看作自己的灵感源泉,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也让他自己对于成长有了更深的感触,尤其他发现小朋友能更好地和自己的作品产生共鸣。“孩子们的‘天线’能够很快与这个世界连接。比如,他们会用虫子的语言表达自己不想做作业的情绪,记录朋友之间的友谊。”一路走来,朱赢椿认为自己从小朋友那里也学到了很多。

4月20日,书籍设计师朱赢椿的书籍装帧作品。

朱赢椿表示,在《虫子间》一书中,他就充分保留了这种珍贵的童趣视角,“我带领孩子们深入虫子的小世界,看它们在不起眼的小角落上演惊心动魄的‘虫剧’,也在小朋友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小小的奇妙种子。”在朱赢椿看来,这些书最大的意义就在这里,“它是开放的,它要唤醒有好奇心的人类”。

走向世界的“最美的书”

朱赢椿从事书籍设计30余年,曾用他巧妙的想法和俏皮的构思为2000多本书“量体裁衣”做过设计,他的许多独出心裁的作品已被翻译出版并在海外展出,包括德国、英国、捷克和韩国,个别作品还曾不止一次荣获“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大奖。

“我的书都不需要翻译,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的想象。”朱赢椿的书籍设计作品不仅包含着极强的自然趣味,而且在视觉上富有极强的东方特征。“从独特的视角诠释东方文化,不使用中国传统的样式,我已经进行了很多尝试,目前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正是这种中国式表达获得了国际认可,朱赢椿收到了很多邀请,“当前正在和罗马尼亚、俄罗斯进行交流,未来还将会去更多地方。”

作品的大受欢迎也让朱赢椿更加坚定了未来设计的方向:做有中国特质的书籍设计。“不管我们学习国际上哪种设计语言、设计形式,最终都应该回到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让开出来的花、结出来的果有自己的特色,这个东西不能丢。”

(编辑:刘涛)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