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人气爆棚 广交会凸显向“新”力

【欧洲时报网】第135届广交会火热进行中,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拥抱中国经济,寻找交易机会。截至目前,多项数据“破纪录”,广交会“上新”速度加快。分析指出,历久弥新的广交会不仅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展新”大舞台,也是全球展客商了解中国新动能、把握新机遇的大平台。

外贸“新三样”出口增势有望延续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新能源、绿色低碳领域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2023年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超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近30%。

图为广交会上展示的广汽新能源超跑吸引了众多采购商的眼球。(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新社报道,本届广交会首期主题是“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题材、“新三样”相关展区进一步丰富。

在广交会的新能源汽车展区,采购商可以找到各种款式的电动车。在金彭集团展区,多款新能源汽车展出,新品扩宽尾部的空间,并升级电动力系统,强化加速和续航能力。

“从2017年开始,截至2023年,我们集团的年增长率基本在30%。”金彭集团海外品牌负责人侯大富称,随着该集团工厂供应链的进一步自主化,产品质量得到保证,成本也在逐渐降低,在行业上形成价格优势,“我们的产品吸引很多东南亚地区的采购商回访,因此目前在稳固欧美市场的同时,集团也在加快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开拓。”

证券时报网报道,“我们这种低速四轮电动车在欧洲卖得特别好,一年可以卖出500多台,每年增速更是达到30%到40%。”一家生产低速电动车的厂家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多款低速四轮电动车,造型也非常炫酷可爱,而且相较于正常的新能源汽车,其体积小停放方便,兼具环保优势,因此在欧洲市场特别受欢迎。

目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依然存在,给外贸带来一定的挑战。中国新能源产业企业正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用技术领先的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新能源汽车出海,要解决技术标准不同、充电设施等基础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而且会面临部分国家及地区启动‘反补贴调查’等多重挑战。”广汽国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提高海外销量方面,广汽国际将结合当地对新能源车型的需求,丰富新能源产品矩阵。

与此同时,广汽国际将为海外市场配套新能源产业链方案,助力完善当地补能设施建设。

该负责人称,长远看,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仍然向好,广汽国际也将把握机遇,加快推动新能源车型出口。

“‘产能过剩’的误解确实会影响到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但是海外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中国产品越来越好,市场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福建天成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郑锋琴称,该公司应对的方法是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水平,并且进一步融入海外市场,避免恶性竞争。

“新三样”出口亮眼的背后,有产业发展水平、产品竞争能力的提升,也有出口服务的持续优化。

从事光伏产品出口的宁波欧达光电有限公司,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区,今年一季度出口已实现增长。“如今采购商更看重产品质量,我们也从生产端到服务端,提高自身的出口服务能力。”宁波欧达光电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崔旸旸表示,该公司在海外设置办事处,对市场开拓、订单跟踪、货物运输、报关申报等环节一直跟进,“我们对光伏前景持乐观态度,毕竟全球‘双碳’目标已达成共识。”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认为,从重点行业看,集成电路、“新三样”产品等预计出口将有比较明显的增长。他建议,新能源企业在靠近发达市场的地区投资设厂,并鼓励参加新兴市场的展会、考察、对接等商务活动,积极拓展相关市场。与此同时,深化合规,防范经营性风险。

创新产品“扎堆” 展现中国外贸新趋势

“通过与中国企业的产品交易,可以使我们的企业变得更好。”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杰克·佩里近日在广交会上强调,国际贸易合作为双方带来了机会。

中新社报道,杰克·佩里此次率团赴广交会采购中国产品,尤为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创新产品,“这对我们企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中国人工智能产品更新速度非常惊人,我们希望在广交会寻找这些创新产品。”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加快智能转型的步伐,涌现大批技术创新企业,并持续通过广交会等平台,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竞争力强、供应稳定的优质产品。本届广交会中国参展企业2.86万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5500家,比上届增长20%。据广交会官方介绍,超过50%的中国参展企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技术改造生产运营。

本届广交会上,预计现场展出的新品超100万件、绿色低碳产品超45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超25万件;脑机接口智能仿生手、自动导航运输设备、人工智能翻译机等智能产品超9万件。

在广交会“智慧生活”专区,参展企业近200家,覆盖智能家电、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新兴细分领域,展现全球智慧生活新潮流。美的、海尔、志高等中国各大知名家电企业展出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呈现出高效智能、绿色低碳的特点。

“广交会是展示中国品牌形象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认为,近年来,高技术企业参展商不断增多,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高质量跃迁和中国制造技术含量提升。这些新趋势将成为中国外贸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扎堆”亮相的中国创新产品吸引了全球买家。

《广州日报》报道,来自法国的采购商费利克斯计划一个月后开始经营他的法国餐厅。在会场,他和不少客商不约而同地在广东杜尼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展区前“挪不动腿”——约50平方米的展区内,琳琅满目的智能清扫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消毒机器人、户外除草机器人正井然有序地运作,其中有的机器人在“工作累了”之后甚至会自动前往充电口补充能量。费利克斯尤其喜欢这家公司设计的一款送餐机器人。“我的餐厅30天后就要开了,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如果使用两三台送餐机器人,我就可以省下一些招服务员的费用。”怎么才能把做好的菜送到指定餐桌呢?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这款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只要在显示屏幕上输入餐桌号,机器人就自动按照设定路线,将一盘做好的菜送到指定餐桌前,并且发出语音播报,提醒顾客取菜。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外国客商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费利克斯更是直接现场下订了3台。

费利克斯表示,他之所以现场就下单,主要是由于这家企业的产品交付能力强。“他们告诉我,大概20至25天后我就可以拿到机器人,这样就可以赶上餐厅开业了。”

广交会再次成为全球贸易“稳定器”

不仅中国企业的“新三样”等高技术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借助广交会这个窗口,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同样,通过广交会的进口展,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品也逐步进入到中国市场,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国外产品的需求。韩国的榨汁机、马来西亚的咖啡、俄罗斯的蜂蜜、土耳其的电动摩托车等产品竞相进入国内市场,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新奇感受。

上海一财网报道,本届广交会继续在三个展期设立进口展,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吸引50个国家和地区的680家国际企业参展,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占64%。

第一期进口展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97家企业参展,包括来自土耳其、埃及、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团,集中展示电子家电、五金工具、机械设备等产品。

从参展企业来看,第一期进口展参展企业整体实力强,行业龙头占比高,保持较高的展示水平,比如美国《财富》500强制造企业Caterpillar,西班牙国宝级家电品牌Fagor,德国百年厨电品牌Berndes等。第一期共有来自韩国、土耳其、埃及、俄罗斯、马来西亚、越南等19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146家企业参展,占比约74%。

此外,本届广交会还首次在广交会堂一楼展示区东厅设置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展示区,11个省组织158家跨境电商和海外仓企业、综试区参展,展示规模达3000平方米。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值得一提的是,诸多境外人士“组团”来到广交会。本届广交会上,联合国工发组织、中美总商会、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加中贸易理事会、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中国法国工商会、意大利企业联合会、伊斯坦布尔商会、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澳大利亚维州建筑业协会等98个境外团组组团参会,较上届同期增长25.6%。

广交会的热闹形势折射出了中国外贸形势的不断向好。据海关统计,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1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5.74万亿元,增长4.9%;进口4.43万亿元,增长5%;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较去年四季度加快4.1个、2.3个百分点。

对于全球贸易而言,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经历调整,广交会再次成为贸易形势变幻中的重要稳定器。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强调,“通过广交会等平台,中国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竞争力强、供应稳定的优质产品,助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也增强了我们所在区域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

美商:看到了耶伦表态,但商人做生意,政客搞政治

“我们相信商人做生意,政客搞政治。”在广交会上,谈及刚结束访华的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发表的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美国进口商史蒂文·塞利科夫不以为然。

港媒《南华早报》报道,这名正在广交会上广寻绿色产品的美国商人直言,美欧因无力迎战中国新能源产品所作出的构陷,根本不足以阻止他在中国寻找机会。塞利科夫夸赞道:“全世界都对绿色技术感兴趣,很高兴看到广交会如此重视这一点。”

报道指出,这种乐观情绪在本届广交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光是海外参展人数明显增加,较上一届秋季展增加21.8%;在注册进口商中,美国进口商数量较上届增加21%以上,来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和中东国家的进口商数量分别增长15.5%和24.7%。与此同时,在绿色能源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出口商订单激增。

“事实是,企业可以从这种所谓的‘产能过剩’中蓬勃发展。”英国贸易组织48集团俱乐部主席杰克·佩里认为中国制造商进一步降价利好海外买家,“我们现在有机会获得更便宜的产品。”

据《南华早报》报道,得益于全球对绿色转型产品的持续需求,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体现浓厚看涨气氛,丝毫不受国内新能源产业被西方无端指控“产能过剩”的影响。

报道称,这一点首先反映在参展人数上,来自国外的参加者明显增加。根据展会主办方的统计,广交会开幕前两日,已有超过8.78万名海外买家和约2.86万家中国参展商(私营企业占91%)到会。更多的海外买家激发中国出口商表现热情高涨,在绿色能源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出口商订单激增。

此前公布的境外采购商预注册数已超过14万名,来自21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采购商增长21.4%,中东国家采购商增长24.7%,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增长45.9%,《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采购商增长15.5%。

具体来看,参加广交会的全球零售250强和各国各地区大商明显增多,美国沃尔玛、必乐透、亚马逊,法国欧尚、家乐福、施耐德,英国特易购、森宝利、翠丰,德国麦德隆、历德,瑞典宜家,日本似鸟、大创,墨西哥科佩尔等129家头部企业确认组团参会,较上届同期增长87%。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