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日前,77岁的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飞抵广州白云机场——这是她继2023年7月后再度访华,她也成为拜登政府任内两次访华的内阁官员。分析指出,耶伦时隔九个月再次访华,释放出多重信号,对话将有助于两国增进了解、减少误判,促进中美关系稳定。
美方:不寻求同中方“脱钩”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北京时间4月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
新华社报道,李强表示,在两国元首战略指引下,当前中美关系出现企稳态势。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同拜登总统通电话,双方一致同意要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中方希望中美做伙伴而不是对手,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希望美方同中方更多相向而行,继续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让“旧金山愿景”成为“实景”。
北京时间4月7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图片来源:新华社)
李强指出,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经济利益深度交融,加强经贸合作对双方各自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双方要加强沟通,共同找到管控分歧、解决分歧的办法,让中美经贸合作稳定、顺畅、高效,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创造更多实惠,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贡献。希望美方与中方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经济基本准则,不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中方愿同美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耶伦表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美中关系变得更加稳定。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美中双方应当负责任地管理双边经济关系。美方赞赏美中经济对话合作取得的进展,不寻求同中方“脱钩”,愿同中方一道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坦诚沟通,避免误解,深化交流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应对紧迫的全球性挑战,推动美中关系稳定发展。
另据法新社报道,耶伦在双边会谈开始前的开场白中说,“只有彼此直接和公开地沟通,我们才能取得进展。”
中方:就产能问题作出充分回应
此前,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和耶伦于5日至6日在广州举行多轮会谈。
中新社报道,双方围绕落实中美元首重要共识,就两国及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中美经济关系及全球性挑战进行了深入、坦诚、务实、建设性的交流,一致同意在中美经济和金融工作组项下讨论中美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合作等议题。中方就美方对华经贸限制措施表达严重关切,并就产能问题作出充分回应。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另据“南方+”客户端报道,5日,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广州会见耶伦一行时表示,广东将加强与美国在经贸、文旅、青少年、湾区建设、地方交流、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为中美关系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耶伦表示,很高兴第一次到访广东,对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印象深刻。美方乐于看到中国、广东经济持续增长,认为这可以让双方获益。美方愿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的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下馆子、用筷子 耶伦访华细节引关注
耶伦的第二次访华行程引发了多方关注。
耶伦此次对中国的访问为期6天,美方高官对一个国家进行这样长时间的访问并不多见的。美国《政治》杂志网站认为,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大进展”。新加坡《联合早报》也认为,中美双方展现出很强的“政策韧性”。
中新网报道,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指出,耶伦时隔九个月再次访华,释放出多重信号,对话将有助于两国增进了解、减少误判,促进中美关系稳定。
此次耶伦访华,一个高频词汇备受关注——“产能过剩”。有媒体观察到,4月5日,耶伦在广州出席中国美国商会主办的活动讲话时,“产能过剩”一词就提了五次。王勇指出,耶伦此行有个明显目的,就是代表华盛顿向中国传达美国所谓对于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美企业遭受“不公平对待”的担忧,并以此向中国施压,期望中方在相关政策上做出调整。
另一个细节显示,耶伦此次访华除了在广州北京的工作安排外,还“打卡”了不少中国美食。对此,北京《环球时报》评论称,无论是公开“下馆子”、熟练使用筷子,还是言行举止中表现出的某种“亲民”,美方大概希望营造出贴近中国老百姓的亲和姿态,然而在中国舆论场上,很多人对这种姿态并不买账,批评华盛顿的音量仍然很大。这是中国民意的真实反映:美国言行不一的行事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中国人的信任。
王勇指出,中美关系十分复杂,既存在竞争,还存在一种利害关系,两国还将继续保持这样一种状态。“通过这次对话,美国应该了解到中国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特别是在美对华企业的不公平对待上。”王勇表示,如今中美关系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对话将有助于了解彼此情况、减少由于猜忌造成的误判。
(编辑:秋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