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小米新车爆单 中国“跨界造车”加速淘汰赛

中国互联网企业小米近日发布其首款汽车SU7,28日晚开售即爆单,创始版5000辆当晚售罄,“27分钟大定破5万”“小米车F码(优先购买权)闲鱼最高卖价5万”……种种热卖信息充斥网路,甚至“小米汽车不退定金”亦成霸屏流量。

中新社报道,营销热度延烧A股,小米汽车概念股次日开盘大涨,海泰科以20%涨停,津荣天宇、超达装备涨超10%,同期小米美股亦大涨逾12%。

30日,小米汽车多个词条仍并列网路热搜,有人说“小米还是那样,造车也主打性价比”,也有人调侃“小米汽车和小米手机一样,能用而已”。小米新车售价区间为21.59万元(人民币,下同)到29.99万元,以性价比“一招通吃”,无怪乎董事长雷军在发布会上称其为“50万以内最好看、最好开、最智能的车”。

尽管如此,SU7试驾测评亦涌现网路,有的赞外形“漂亮、炫酷”,有的认为轿跑不如SUV,有的担忧智驾安全,还有的亦吐槽bug。小米新车后续能否叫好又叫座,还待观察。

小米汽车面市,是2021年以来中国“跨界造车”热潮的阶段性标签,甚至被视为各行业巨头跨界造车的收尾之作。

在此之前,百度、格力、富士康、乐视、恒大、五粮液、均瑶等都宣布造车,隔行如隔山,却不影响它们通过并购或合作方式进入赛道,仅2022年就有20余家各行业领军企业宣布造车。此外,AITO问界车因与华为深度合作,而被坊间视作“华为车”,京东宣称不造车,却以“京东汽车”经营汽车全周期养护。

这几年,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竞争剧烈,业已进入淘汰赛。前有比亚迪,后有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再有跨界玩家涌入却硕果寥寥,也是事实。小米此番来迟,难以判断有几成胜算。

眼下,淘汰赛正在加速,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跨界玩家,都将大浪淘沙,强者胜出。

短短几个月,造车新势力成员,曾与蔚来、小鹏并称“四小龙”的威马、高合惨遭淘汰。威马于2023年10月破产,高合汽车于2024年2月宣布停产数月,濒临倒闭,高合创始人、董事长丁磊对员工及车主坦言,自己的老一套经营策略打不过“互联网造车”。

“互联网造车”作为一个颇为虚幻的概念,是否会成为本轮淘汰赛的胜出密钥?它或许意味着互联网营销,不设严格意义上的4S店,或许意味着领先的产业链、供应链管理经验,又或许意味着互联网生态的品牌效应。与其它传统实业一样,在“互联网+”的概念下,跨界造车充满悬念。

不过,“互联网+制造业”的种种谜题,都将在未来的市场选择中揭示答案。当然,无论成败,小米等互联网企业都将成为有价值的样本。

(编辑:刘涛)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