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西媒专稿:中国伟大的考古发现

【欧洲时报刘怡麟编译】50年前,中国陕西的农民意外发现了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兵马俑的陶塑,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的兵马俑震惊了整个考古界。西班牙媒体《先锋报》在兵马俑出土50周年之际,回顾了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被发掘的历程,并探索了秦始皇陵尚且封存的原由。

《先锋报》报道,这一切始于大旱,就像目前影响西班牙部分地区的情况一样,中国中部陕西省的农民为了缓解困境,挖掘田地寻找含水层。当挖一条一米深的壕沟时,他们就挖到一层坚硬的红土。在清理了这层不同寻常的红土后,意外发现下面埋着一个真人大小的陶塑头像和几枚青铜箭矢。

就这样,五十年前,1974年2月2日,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兵马俑数千个陶俑出土,震惊了考古界。陕西的农民发现了其中一小部分,而考古人员则继续挖掘,随后发现,兵马俑坑占地56平方公里,坑内有数以千计的士兵、战马、杂技演员、官员和其他动物。

这支强大的兵马俑的使命是保护附近的秦始皇陵墓。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实行铁腕统治,直至公元前210年去世。但是秦始皇陵在被发现半个世纪后仍被封存。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并不简单。秦始皇死后近一个世纪,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篇文章至关重要。传说秦始皇吃了炼金术士开出的玉和汞的混合物。司马迁记录到,陵墓设有陷阱,会杀死任何入侵者,“宫观百官奇器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研究人员认为,在2000多年后,死亡陷阱可能已失效,但没有人愿意冒着大量有毒液态汞的风险进入(当时被视为“长生不老药”)。

2020年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指出,古墓周围的汞浓度明显高于预期水平。他们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高度挥发性的汞可能会通过结构中出现的裂缝泄漏。我们的研究从土丘周围的三个不同位置进行了测量,证实了古代墓志的记载,确信陵墓从未被打开或洗劫过。”

由于担心陵墓一旦打开后会造成遗骸的破坏,专家们也停止了研究。目前,只能使用侵入性技术进入古墓,这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就像1870年海因里希·施利曼(Heinrich Schliemann)对特洛伊城发掘时所发生的情况一样。

(编辑:文耕)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