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以“瓷都”著称的江西景德镇,2023年成为中国三、四线城市旅游黑马。中新社旗下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关注这座传统工业城市如何保持每年人口净流入、成为网红打卡地的话题。
据报道,以2023年中秋国庆长假为例,景德镇市共接待游客851.99万人次,同比增长107.39%,旅游收入同比增近1.5倍。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周思中回顾,上世纪80年代初,在市场经济初探背景下,景德镇采用“化整为零”策略,十大国营瓷厂迅速瓦解,技术人才外流使得“传统产品式微、销售渠道落后、市场低价混战、民营企业陷出国展销困局”。
“典型的生产型城市”,周思中这样评价景德镇。长久以来景德镇存在意义只在于生产瓷器,而不需要好的街道、民宅、工棚和仓库,“人们到景德镇赚钱,然后把钱带回家乡盖房子、买楼”。伴随瓷土资源日渐枯竭,工业老城景德镇寻求突围。
然而,从汉代至今的悠久制瓷历史让如今的景德镇依旧保有底气。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制后,下岗师傅回归家庭手工作坊,景德镇手工瓷、艺术瓷的创作基因继续在民间传递。根据报道整理,如今若选择成为“景漂”,学陶瓷拜师可正规学习两三年,每月10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就能在市区整租四室公寓,每天睡到自然醒,创作时“可以往瓷器中加入任何想法”。
据官方披露,每年有6万多陶瓷从业者漂在景德镇,还有数千名“洋景漂”,他们把一些粗糙、残缺、破碎的表象带到陶瓷艺术中,引入丑、怪、不协调等趣味,“丰富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既有业态和表现力”。
除完整的陶瓷产业链和自由的创作氛围,人们也爱上这里的“线下拼多多”——陶溪川市集。由国营景德镇宇宙瓷厂变身而来,2016年正式开园,市集吸引了2万多“景漂”入驻,带动了2902个孵化创业实体。直播电商的进驻也让陶溪川被更多网民熟知。
除陶溪川,陶瓷企业集聚的名坊园、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邑山智造、以仿古瓷闻名的樊家井等街区四散在景德镇,从几元的手串到几百万元的高端瓷供游客挑选,让景德镇获称“义乌第二”。连“丑得千奇百怪”的创意或瑕疵品,也免费供路人领取,满足捡拾乐趣。三年多来,景德镇陶瓷在抖音的交易额高达120亿元。
“很多网红城市的热度没能接续到城市文化和产业上,而景德镇走红正是因为陶瓷文化,这恰好是景德镇的优势,越探索越丰富。”景德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琦称。
周思中也发现,如今的景德镇多了绿地和公园,印象中的黑烟囱成了文创产业园的新地标。景德镇“陶瓷+文旅”的网红发展模式逐渐清晰。
不过,与中国很多“瓷都”类似,景德镇面临产品同质化、低端产能过剩等结构性转型困境。张琦说,面对陶瓷产业“有企业、缺龙头”的现状,景德镇在保留手工艺术瓷特色的同时,正努力发展附加值更高的特种工业瓷,致力于打造百亿级工业陶瓷产业集群。
“仅有产业规划还不够,城市规划也要打开国际视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易外庚曾和“洋景漂”聊起景德镇的吸引力,他们认为景德镇的悠久历史、全链条产业成熟度和城市艺术氛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景德镇也是江西这个内陆省份为数不多可以代表国家与世界交流的名片。
“从衣食住行到产业企业品牌,城市综合竞争力要跟上,在城市管理体系构建和服务保障层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易外庚说。
(编辑:李璟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