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18日,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正式命名为“梦想”号,在广州南沙下水试航。报道称,此举标志着中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装备现代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上海澎湃新闻报道,“梦想”号于2021年11月30日开工建造大洋钻探船,2022年12月18日实现船舶主船体贯通,2023年12月18日正式命名“梦想”号并试航,预计2024年全面建成。建成后,“梦想”号主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大洋科学钻探任务。
中国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18日在广州命名试航。(图片来源:中新社)
“梦想”号由中国船舶集团承担设计建造任务,总吨约33000,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120天,稳性和结构强度按16级台风海况安全要求设计,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
报道称,按照“小吨位、多功能、模块化”设计建造理念,“梦想”号突破十余项关键技术,完成多项国际首创设计,总体装备和综合作业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船具有全球最先进的钻探系统。建有全球面积最大、功能最全、流程最优的船载实验室,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涵盖基础地质、古地磁、无机地化、有机地化、微生物、海洋科学、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钻探技术九大实验室,可满足海洋领域全学科研究要求。建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科考船综合信息化系统,可实现钻采作业全过程监测、科学实验智能协同。
此次试航的主要目标是验证动力系统功能。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梦想”号项目部指挥长雷勇介绍,试航分几步走,第一次试航是船舶的动力试航,之后还有两次,是动力定位试航,还有钻探、钻机的试航。
雷勇表示,“梦想”号主要工作是执行大洋科学计划的钻探任务,打穿地壳进入上地幔,进入深部探测,深部开发,这是全人类科学家的梦想,所以我们起名字叫“梦想”号。
人类科学探索的手段早已经抵达浩渺太空,但还难以触及脚下地球的深部,60多年前科学家钻穿地球壳幔边界“莫霍面”的梦想至今没有实现,但由此发展起来的大洋钻探计划已成为地球科学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一项国际合作计划。
据《新华每日电讯》此前报道,中方作为合作成员之一,提出了建造能够打穿“莫霍层”科学钻探船的建议。上海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品先院士认为,人类在应对“上天、入地、下海”三大科技挑战中,大洋钻探既下海又入地,面临的是双重挑战。深海海底是离地球内部最近的地方,从深海海底打钻,至今还是人类直接探测地球内部无可替代的高效途径。
(编辑:文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