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二套房首付款比例降至四成、调整普通住宅认定标准,11月22日,深圳房地产政策迎来两大重要调整。业内分析指出,此轮深圳楼市调整的幅度在一线城市中可以说是最大的。这也意味着继广州多次放松楼市调控之后,同在广东省、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终于在房地产政策上有了实质上的变化。
楼市松绑“放大招” 首付、税费都减负
“这两条政策都具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同时也会对深圳市民购房等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正如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所言,业内分析认可了本次深圳措施的力度。
图为深圳市房地产楼群。(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华社报道,11月22日晚间,媒体从中国央行深圳市分行获悉,11月23日起,深圳调整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来的普通住房70%、非普通住房80%统一调整为40%。
“政策从支持合理住房消费需求,尤其是改善型住房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做了调整,这有助于降低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利好购房需求的积极释放。”严跃进指出。
政策也取消了过去按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分类的标准,全部统一为下调至40%首付的要求。严跃进认为,这有助于政策的更好执行和消化,尤其是对于认购非普通住宅的购房者来说,其首付减负效应会更加明显。
乐有家研究中心以总价80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住宅为例计算,新政前它属于非普通住宅,新政后属于普通住宅,二套房首付压力直接减少320万元。
同日晚间,深圳市住建局官网还发布了《关于调整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认定标准的通告》,将深圳市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标准调整为: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1.0以上(含1.0),且单套住房套内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下(含120平方米)或者单套住房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
相比此前标准,新的普通住房认定标准通告中取消了“实际成交总价低于750(含本数)万元”这一条标准,即深圳不再对总价超过750万元的房屋交易征收“豪宅税”。
“现在对总价已经没有要求,通俗说就是‘取消了豪宅线’。”严跃进指出,也就是说哪怕是1000万元总价的房子,只要户型不超标,也完全有可能纳入到普通住宅的标准体系中,享受到更好的购房优惠政策。
“此外,从非普通住房性质调整为普通住房性质,在增值税、个税和契税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即直接减少了各税费负担。这对于房东或购房者压力的减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好二手房交易成本的降低。”严跃进说。
乐有家研究中心指出,这一政策主要利好的是此前总价在750万元以上的购房者。新政后以750万总价、套内面积低于120平方米、未满5年且买卖双方家庭非唯一的房屋为例,可节省税费40万元,为改善型家庭实打实降负。
释改善型住房需求 “我打算上车了”
“此轮深圳楼市调整的幅度在一线城市中是最大的。”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直言,从2021年5月份开始到现在,深圳二手房价格连续下跌了两年半左右,目前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依旧在历史低位徘徊。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8月底以来,深圳在房地产政策上有所微调,包括陆续出台认房不认贷、房贷利率下调等政策,但政策效应已经基本释放。
新房方面,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0月,深圳新增一手住宅预售40.5万平方米,库存量仍维持在近500万平方米的高位,去化周期上升至18.5个月。二手房市场方面,据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截至10月30日,深圳市共有58179套有效二手房源在售,处在较高水平。
但此次深圳调整楼市政策,不同于厦门等地从限购退出的角度入手,而是调整普通住房优惠标准和二套房首付比例。李宇嘉认为,这遵从了降低住房交易成本,满足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政策本源。也就是政策“小步快跑”,没有一次性到位,为下一步政策调整预留了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降低普通住房优惠标准的措施,深圳在2019年就采取过。李宇嘉指出,由于前几年房价上涨比较快,但普通住房标准一直没有调整,很多住房交易“被豪宅化”。此次调整能够释放一部分改善型需求,促进住房交易。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调研显示,由于深圳本次对首付比例的调整主要是在二套房上,因此对改善型买家的购买力释放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深圳降二套首付的政策利好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改善的压力。改善市场的抗压能力比较强,而且他们也更有意愿和实力去换房,这个政策对他们入市是有带动作用的。”一位深圳中型房企的人士分析道。
这种需求实际存在。深圳市民李晨告诉记者,其目前在深圳有一套小户型的房子,去年以来,他打算置换一套大户型的新房,但老房子卖不出去,高企的首付让他没有腾挪空间。
新政出台后,观望许久的李晨看到了曙光。“看了好久,老房子一直卖不出去,新房子钱不够。很纠结。但现在真可以买了,我打算上车了。”李晨表示。
超出业内人士预期 效果如何还需观察
深圳房地产市场在全国是十分特殊的。这主要是由于在房地产行业火热的阶段,深圳楼市炒作风气盛行,各方天量资金的涌入让深圳房价出现了非理性的单边上涨。为了遏制这种风气,深圳也“下了猛药”。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深圳目前所执行的房地产政策是全国最严格之一。近两年来,虽然市场低迷,深圳的决心也十分坚定,只是随大势在政策上作出相应微调,例如此前的“认房不认贷”以及房贷利率下调等。
可供参考的是,今年4月,深圳银行已经不再将二手房参考价作为贷款发放的依据,这宣告了深圳自2021年2月建立的二手房价格参考机制作用减弱,此后深圳的房地产交易平台也多次“闪现”真实挂牌价格,但均很快恢复参考价的标价模式,表明调控的准绳仍在。
基于这一背景,深圳此次着力于降首付和降税费,已经超出了许多从业人士的预期。“深圳这样的城市,即便出政策应该也不会让市场有惊喜。而且可以看到,深圳一直是渐进式地释放政策。”一位深圳房企负责政策研判的人士分析道。
深圳小步探索的结果是,市场的购买力随政策的变化而逐步形成,但持续的时间可能也不会太长,因为深圳楼市的“卖方时代”已经远去。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指出,“政策出台,能不能使得市场成交量大幅上涨,我觉得还是要观察,因为目前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
一线城市如何跟进?
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总经理杨红侠认为,近段时间房地产市场支持类政策密集出台,深圳此番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激发潜在的刚需及改善型需求的释放,促进深圳房地产市场回暖。
中新网报道,其中尤以一线城市的政策动向引发广泛关注。除了深圳,广州更是在最近动作频繁,不仅接连成为首个调整二套房首付比例、首个取消土拍限价一线城市,还对公积金贷款买房进行了不少优化。
“从一线城市政策的放松逻辑来说,落实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和利率、放松普通住宅认定标准是三项重要的工具。”严跃进认为,此前广州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从五成或七成下降为四成,就说明二套房或改善型住房方面会有降低首付的政策操作。
他表示,必须要看到深圳政策带来了很强的“加杠杆”和“减税费”导向,这也为后续一线城市的政策动向预判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杨红侠预计,新政短期内将带动深圳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明显上升。在“因城施策”的背景下,北京、上海也将视市场变化适时推出相应的支持类政策,提升市场活跃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北京商报》报道,不过,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指出了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问题。购房者入市意愿不足,特别是刚需首套房购房需求不足,楼市依然处于探底过程中,底部还未出现。“认房不认贷”政策松绑时,市场出现了大量中低端房源积压,市场可能依然需要取消限购等政策配合。“当下楼市最大的风险不是价格下跌,而是失去流动性。”张大伟表示,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依然是未来政策的方向,预计后续核心一二线城市在长期过热阶段出台的政策有望逐步优化。
市场需要政策快速落地、需要信心。展望后续楼市走向,张大伟预测,11至12月作为惯例的市场淡季,市场可能继续维持下行探底过程,房价在年末最后一月或将继续下行,整体看,房地产市场可能需要到2024年上半年逐渐企稳。
10月份中国一线城市房价转跌
10月份,中国大中城市房价持续调整,其中一线城市房价转跌。
中新社报道,10月份,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小幅增加。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6个和67个,均比上月增加2个;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降至11个和2个。
当月,一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环比均转跌。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指出,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下降0.4%、0.7%和0.5%,上海环比上涨0.2%;二手住宅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8%。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从数据来看,目前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复苏进程出现一定波折,这和一线城市相关政策出台依然较为克制有关。
目前深圳、北京的外围区域、上海五大新城等都没有出台限购明显放松的政策,这也导致二手房成交量在9月上升后,10月总体价量下行的压力增大,房价后续上升的动力偏弱。
二三线城市房价持续调整。沈赟指出,10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5%。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5%和0.6%。
(编辑:李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