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中美下一站:旧金山

【欧洲时报网】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4日至17日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习近平时隔6年再度到访美国,也是两国元首时隔一年再次面对面会晤。

中美两国元首时隔一年再次面对面会晤

综合中新社、北京《经济参考报》报道,两国元首将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海外人士期待,中美两国在元首外交引领下持续推进互利合作,造福两国和世界。

今年以来,中美政府高层互动增加,两国民间交往日趋紧密。双方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其中包括:同意加强沟通,寻求共识,管控分歧,避免误解意外导致摩擦升级;强调中美不寻求经济“脱钩”,欢迎发展健康的经济关系;同意一道努力应对共同挑战,包括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监管等。

中美两国利益紧密交织。两国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两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2022年,中美贸易额达到近76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说,最新数据显示,超过7万家美企在华投资兴业,近90%在华业务实现盈利。

有分析称,中美两国经济关联既深且广。中美经济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美联社评论称,世界经济肯定会从美中关系改进中受益。人们越来越期待,中美两国能在APEC会议上达成一些共识,以缓和经济紧张局势。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表示,美中两国推进互利合作是正确的,并且是可实现的,将有助于造福两国、惠及世界。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赫巴·贾迈勒也认为,促进中美合作将有助于在当前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全球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挑战中取得突破。

中新网报道,2022年,中美元首在巴厘岛会晤,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专家指出,中美关系历经曲折,教训需要汲取。只有重返“巴厘岛”共识,才能通往“旧金山”。

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表示,拜登在巴厘岛上提出的“五不”“四无意”,说明美方从宏观角度愿意稳定中美关系。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美国为了取得对华经济竞争的绝对优势地位,强推“脱钩断链”,不符合现实利益。本次会晤对推动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报道指出,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亚太地区经济展现韧性和活力。专家认为,此次APEC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将会为亚太和世界增长注入新动力。

会晤前“暖场”双方强调不寻求经济“脱钩”

其实在中美元首会晤前夕,中国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已于近日访问美国,期间与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举行多轮会谈,并举行工作晚餐,会谈时间累计达10个小时。这次会谈旨在持续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两国元首的旧金山会晤做好经济成果准备。

耶伦:希望实现去风险和多元化目标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赵明昊在《中国新闻周刊》刊文指出,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等拜登政府高级官员在多个场合强调,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而是希望实现去风险和多元化目标,力图与中国建立健康的经济关系。在何立峰访美前夕,耶伦在美国重要智库亚洲协会发表演讲,美中两国经济如果全面脱钩,将会对世界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让其他国家在美中之间选边站队也不是拜登政府的目标。

此外,耶伦还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建设性的中美经济关系不仅能成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器,也有利于两国及世界各地的工人和民众;在动荡的世界中,多元化的供应链是必要的,而中美经济脱钩将带来经济灾难,不符合美国家利益;美国有办法在与中国竞争的同时与中国合作。耶伦还别有意味地强调,她对美国的国家实力充满信心,美国不应过度专注于对华竞争,导致自身被这种竞争所定义。

何立峰与耶伦的会谈是中美两国经贸政策团队持续深化沟通的关键步骤,这种沟通本身就是外交接触的重要成果。根据中美两国政府官员的吹风,双方借助此次会谈达成三点重要共识。

第一,中美同意加强沟通,管控分歧,避免误解意外导致摩擦升级。由副部级官员牵头、向双方牵头人汇报的中美经济、金融工作组将按照计划举行更多会议。双方牵头人同意定期直接沟通。

第二,双方强调不寻求经济“脱钩”,致力于发展健康的经济关系,为两国企业和工人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第三,双方同意努力应对共同挑战,包括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监管。中美同意就气候变化相关经济问题、低收入和新兴经济体债务问题开展合作。同意强化国际金融架构,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有意义的份额增资并努力通过新份额公式增加代表性不足成员/区域的话语权,加速推动多边开发银行通过改革,使其更好、更大、更有效。

分析:双方沟通更加务实

会谈中,中方重点向美方介绍了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这有助于美方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发展前景,避免一些美欧战略界人士宣扬的“中国崛起到顶论”干扰中美经贸合作的预期。同时,中方明确表达了在美对华双向投资限制、制裁打压中国企业、对华出口管制、对华加征关税等方面的关切。这些措施干扰了两国间正常经贸往来,影响了企业经营预期,也无益于美企的长远利益。

耶伦在会谈中强调两国负责任管理双边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包括保持有韧性的沟通渠道。美国寻求与中国发展健康的经济关系,这将使两国长期受益。双方同意进行定期沟通,耶伦将应何立峰副总理邀请于明年再次访问中国。

文章指出,这次会谈并没有消除中美在很多领域的分歧,如双方在何谓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出口管制举措的适用性等问题上有着深刻的差异。但中美经贸团队之间的沟通相较以往,更加务实坦诚,也展现出更大程度的建设性。这次会谈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两国元首即将举行的会晤营造良好条件,为双方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拓展空间。

美争取APEC达成强有力声明

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13日发布新闻稿,介绍本次会议具体议程。

上观新闻网报道,11月12日至13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主持了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根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议程安排,11月14日至15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将共同主持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11月16日至17日,美国总统拜登将主持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会议,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将主持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委员会对话。此外,在APEC会议周期间,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将支持“印太经济框架”进行部长级讨论,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将主持气候问题的讨论。美国务院表示,这些会议将为亚太经合组织在今年结束后继续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从特朗普到拜登,近些年美国对APEC的态度可谓冷淡。要么总统时常缺席APEC会议,要么在会上发表些与会议宗旨背道而驰的言论,而这一次,美国一反常态主动担任2023年APEC会议东道主,背后的动机颇耐人寻味。对此,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群认为,美国这次主要是为了显示其重视亚太经济合作和支持多边治理。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主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事务的美国高官默里说,美国正努力争取同出席本周旧金山峰会的领导人达成共识,以发表强有力的联合声明。

声音:APEC聚焦区域经济合作

分析指出,在此次会议上,各成员将着眼于增强区域性多边合作,促进可持续包容性增长,同时将深入探讨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路径,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力。

北京《经济参考报》报道,今年APEC会议的主题为“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有韧性和可持续的未来”,目标是建设“相互连接、创新和包容”的亚太地区,将重点讨论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贸易便利化、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经济议题。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APEC会议将有助于探索推动经济复苏和包容性增长的路径,各方也期待亚太继续发挥引擎作用,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阮明羽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以及全球和地区经济互联互通发生深刻变化,风险和机遇并存,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在此背景下,APEC成员应加强对话与合作,把挑战转化为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韩国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认为,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应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开放合作促进地区包容发展,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力。

印度尼西亚中小企业与合作社部长德登·玛斯杜基建议,应建立一个国际合作机制,以增强APEC经济体之间的供应链协同效应。这将大大增强中小企业的商业竞争力,提高其国际化程度,并改善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伙伴关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在同月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IMF预计该地区2023年经济将增长4.6%。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正面临挑战。此次APEC会议上,各方与会人士也将继续探讨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和方向,进一步促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IMF亚太部副主任托马斯·赫尔布林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地区,亚太地区有很多开放型经济体,彼此间贸易联系紧密,但地缘经济分裂对亚太地区产生了负面影响。他呼吁恢复和维护对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的信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日表示,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经济合作平台。期待各方坚守亚太合作初心,聚焦地区迫切需求,深化团结合作,全面平衡落实亚太经合组织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推动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为亚太和世界增长注入新动力,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开展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到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日前接受新华社专访表示,在全球面临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冲击之际,中国发挥了亚太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稳定器的作用。中国在发展中秉持互利共赢理念,为整个亚太地区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未来,世界将继续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增长。

(编辑:李璟桐)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