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15年前,首届“双11”购物狂欢活动开启,当时参与活动的27个品牌在一天内创造了5000万(人民币,下同)的销售额;15年间,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双11”的玩儿法也不断变化,从“促销节”转变为“消费盛宴”;15年后的今天,“双11”发生的一些的新变化值得关注。
男士“新三宝”:公路自行车、电竞椅、冲锋衣
11月9日,天猫发布最新“双11”消费榜单。在消费能力的排行榜上,男性消费者的消费超过了宠物狗。
综合《杭州日报》、海报新闻、九派新闻报道,中文互联网上曾广泛流传着消费能力排行的传闻:女人>小孩>老人>宠物>男人。不过在刚刚过去的十几天,男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挽尊”。
该榜单选取了10月31日至11月5日的数据,在此期间,男性消费者们把“私房钱”主要花在了骑行、电竞、男装、潮玩、酒水、护肤、钓鱼、茶具、跑步、拳击这十大品类上。根据数据显示,排在男性消费者前三的分别是公路自行车、电竞产品和冲锋衣,成为继2022年的茅台、钓鱼和始祖鸟以后,男人的“新三宝”。
其中,“自行车整车”销量同比去年翻番,“公路自行车”销售同比暴涨300%,其中男性用户增长同比去年提升近100%。
电竞产品销售额增幅114%,男性消费者实现了“电竞自由”。数据显示,狼蛛、VGN、玩家国度等品牌天猫旗舰店的成交同比增长超100%。游戏本、组装电脑DIY、电竞鼠标、电竞键盘、电竞显示器、电竞耳机等成为天猫Top6的电竞品类。同时,电竞椅国产新品牌表现尤其亮眼。以杭州亚运会官方电竞椅供应商TGIF为例,开卖首小时,成交额同比去年增长超3590%。
此外,男士洁面乳、男士香水、男士素颜霜也成为最受男性消费者欢迎的三大品类,近一周的日均搜索量分别上涨了128%、87%和38%。当然,精致不只体现在脸上。从“直男经济”到“潮男经济”,男人的衣橱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天猫“双11”开售首日,冲锋衣销售同比增幅90%。“工装”搜索量暴增300%,工装降落伞裤、工装棉服外套销量火爆。
“他经济”有望迎来长期增长
而作为比较的对象,宠物狗领域中消费额前三的商品分别是全价烘焙粮、奶粉以及冻干零食,销售费增幅分别为85%、74%、58%,这一次,“它经济”败给了“他经济”!
分析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男性消费者对于自身的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此外,网络购物的普及也为男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购物选择和便利。与此同时,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也在逐渐改变,男性消费者不再被简单地视为“不懂生活”的人,“男人舍不得为自己花钱”的刻板印象也在逐渐改变。
男性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使更多专属男性用户的消费品进入成长快车道。未来,男性个人化、专业化的消费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运动时尚市场规模已达4190亿元,同比增长超30%。其中,男性用户的增速更是高达42%。电竞市场也在高速发展,预计2023年中国电竞用户将达5.17亿,市场规模超1700亿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分析师付一夫表示,男性消费市场正成为新的消费蓝海。在中产人群崛起、移动互联网加码、个性化需求升级、85/90后日渐成熟、大龄单身男性比重逐年上升的背景下,“他经济”有望迎来长期、可持续的增长。
性价比为王 消费者越来越理性
今年“双11”消费端的变化还体现在——“理性”成为关键词。有分析指出,消费者对品质和性价比的追求,用真金白银的投票推动了国产品牌的崛起。
《长沙晚报》报道,从一天的“集中大促”到跨越大半个月的“预售+尾款”模式,如今的“双11”战线不断拉长,“抢购”一词的意味正逐渐淡化。与此同时,“天天低价”的概念兴起,“双11”的狂欢之后,能否留住低价更为消费者所看重。
对于如火如荼的“双11”促销,不少消费者持理性观望态度。总体而言,消费者今年的心态可以概括为“要买便宜的,也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上海澎湃新闻网报道同样指出,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再加上近年来“双11”的优惠机制太过复杂,消耗了部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和冲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
小西是一名互联网从业者,在今年“双11”的第一波(10月31日)热潮中,她并没有选择下单购买商品。在被问到原因时,她表示,“我平时就有直播购物的习惯,赶上价格优惠力度大时就会‘顺手’囤一些。感觉如今的‘双11’没有太大仪式感。可能和‘双11’战线拉的长也有关系。反正离结束还早,过两天再看也来得及。”
这一点在快递物流业也得到了验证。刘宁是一位从业五年的快递工作者,目前在北京通州的一家快递点上班,他近期的工作感受是,今年的“双11”的确没有之前“热闹”。他推算,“在11月1日快递件数或迎来小高潮,但不会超过50%。”
中国的消费市场在变化。相比对价格的敏感度,商品品质及性价比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权衡比重逐渐上升。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受到消费者青睐。
据天猫“双11”第一阶段(10月31日至11月3日)榜单,在天猫大家电品牌销售榜上,海尔、美的、小天鹅居于前三,TCL、海信、格力、老板、小米居于TOP10;在小家电品牌销售榜上,美的、追觅分别居于第一和第三,科沃斯、添可、石头、云鲸、米家、九阳位于TOP10。
在手机品牌销售榜TOP10中,有华为、小米、一加、荣耀、VIVO、魅族、真我等国产品牌;在美妆店铺人气榜中,珀莱雅、至本、薇诺娜、自然堂、溪木源、百雀羚、谷雨、优时颜等居于前列。
在汽车品牌销售榜TOP10上有8家为国有品牌,前三名分别为上汽大众、奇瑞汽车、吉利汽车。
2023年“双11”将近尾声,不少商家和品牌仍在“铆足劲儿”发力中。不过,从今年“双11”不同以往的现象来看。在消费选择更加多元的当下,商家需摒弃以往单一的“拼”价格模式,转而追求质优价廉,以更多、更好的商品助力民众消费者的美好生活。
AI成商家“最好助手”
今年的“双11”,各电商平台在比拼“低价”的同时纷纷在智能化方面发力,AI赋能成为一大亮点。在今年的“双11准备及开卖期,淘宝天猫平台上商家已经开始规模化使用AI工具,调用AI次数已超过15亿次。
今年是AI在电商领域的首次大规模应用。淘宝天猫作为国内最大的消费平台,也是最大的AI应用的试验和孕育场。目前,淘天集团面向商家和消费者,在生意经营、内容生产、消费者体验等各个方面探索AI与电商的有机结合,落地了一系列围绕AI的探索创新产品。
在商家经营方面,包括“模特图智能生成、智能数据周报、官方客服机器人”等10款商家端免费AI工具,已经在今年天猫双11在商家端投入试用;与此同时,阿里妈妈在今年推出了万相台无界版、阿里妈妈百灵、万相实验室等系列AI产品,用以科学经营货品运营、消费者运营、活动场景、店铺运营等7大场景,简单高效触达淘宝数亿消费者。
消费者体验也是电商经营中的重要一环。面向消费者,淘宝AI智能助手“淘宝问问”于今年9月启动对外邀测,借助大模型能力迭代电商搜索互动方式。今年双11,大模型原生AI应用“淘宝问问”首次投入使用,通过AI问答明确消费者购物需求,解决传统搜索长尾问题。
数据显示,不到两个月淘宝问问受邀使用人次已达500万,高活跃用户平均每天和淘宝问问互动8次,有用户甚至提问4000次。
另据《证券日报》报道,11月7日,海通证券发布了双11行业研报,报告认为,淘天集团今年双11的商家赋能举措正逐步落地,“特别是在商家私域店播、新品牌等方面,增量红利效应显著”。
海通证券分析认为,AI技术、商家私域、内容化是今年天猫双11重要的三大增量红利板块,特别是商家私域店铺运营方面,由于淘天以店铺为核心的商业生态,更有利于商家运营私域,提高复购率,积累长期成长价值。在成交额之外,双11已经成为商家重要的拉新、获客节点。
打破边界线上线下齐发力
“双11”不只是线上电商平台的主场,各地实体商超也正借力本地生活平台创新玩法,开启线上+线下联动的“双11”促销活动,拉动本地消费。
《长沙晚报》报道,长沙实体店不少优惠的背后都有银行的身影。作为促进消费的重要一环,长沙各大银行适时推出支付满减、消费返券、积分抽奖等多种活动,携手平台及商家,进一步激发民众的购买欲。如,中国农业银行长沙分行一方面深耕线下商超,在云闪付APP-U惠湖南专区推出农行国金街活动优惠券;另一方面积极开拓线上平台,该行信用卡客户在天猫、淘宝APP使用支付宝绑定信用卡完成支付,可享受“单笔支付满1000元、随机立减30至50元”的优惠。农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与支付宝的合作旨在促进线上消费,也有助于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推广。
大型商超正成为多家银行的共同选择。今年“双11”期间,国金街与湖南银联“打包”合作,持有交通银行、长沙银行、中信银行等十余家银行62开头银联卡的消费者,都可参与国金街的满减、返券等优惠活动。
《广州日报》报道,“双11”期间,银泰百货、天虹百货、重庆百货、友阿股份、凯德MALL等多地实体商超综合体,在美团、大众点评推出多种品类的购物卡团购和主题直播活动,消费者可线上购买后到附近门店使用。
另据上观新闻网,上海新世界城在“双11”预售节点,推出一年一度的会员内购会。活动当日,新世界城人气爆棚。早上6时不到,就有消费者在南京西路门前排队,9时,新世界城门口买团购券的顾客围着商场绕了大半个圈,一直绵延到凤阳路上。队伍中男女老少都已经做好功课,有备而来。9时50分,商场提前开门,很快收银台就排起长队,满额赠礼、红包派送,实实在在的福利让顾客很是开心。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双11”期间,各大商超线上线下联动,利用数字化提升经营效率,充分发挥本地门店和品牌的服务能力,让服务消费、商品消费的确定性更有保障。套路少了、优惠多了,实体商超反向吸引年轻人回到线下消费,这带来的不仅是短期销售额的增长,长期还有助于做大实体零售蛋糕,加速行业的全渠道经营。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说,“对于本地商超品牌来说,依托在本地长期积累的口碑与信任,再通过美团等本地零售平台的助力,将进一步提升从种草到交易的转化效率。未来,线上线下齐发力,商品零售与服务零售共荣共生,有望成为各地商超数字化经营的新常态。”
(编辑:李璟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