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访匠人识墨香:千年徽墨如何飘香海外

天下墨业,以徽墨为首。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中国文人素爱自称为“墨客”,将其作品称为“墨迹”,一句“有得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道尽对墨的重视。天下墨业,以徽墨为首。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因其“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等特点为文人墨客所钟爱。明清时期,绩溪徽墨达到鼎盛。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的胡开文徽墨自清朝乾隆30年(公元1765年)由徽州人胡天注创牌以来,薪火相传,已有近260年的历史。图为11月3日,游客走进绩溪县上庄老胡开文墨厂,墨香氤氲。

“坚持古法制墨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徽墨的制作周期最少也要几个月,说是千锤百炼而成毫不为过,所有经验都是历代制墨师傅殚精竭虑摸索而成。”上庄老胡开文墨厂厂长胡嘉明的女儿胡翠霞说,如今,古老的徽墨制作技艺在上庄村一如往昔。图为胡翠霞讲述制墨工艺。

正因为有独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图为11月3日,上庄老胡开文墨厂内铺晒着等待晾干的墨块。

11月3日,上庄老胡开文墨厂内,参观者正在合影留念。

徽墨原料主要分松烟、油烟两种,制作工艺复杂,有炼烟、选烟、和胶、捣杵、入模、压担、晾墨、修墨、打磨、描金等多道工序。制墨过程中为了确保烟和胶完全融合,要经过多次捶打,锤子重量一般是6斤或者8斤。一块墨泥起码要捶打200下,同时还要掌握力度和角度,很是考验工人的水平。只有敲打得恰到好处,墨泥才会变得细腻均匀,韧性也会有所增加,所以也有“墨不厌捣”之说。图为,11月3日,在制墨车间里,从业30年的胡师傅正在一边搓墨一边用锤子反复敲打。

“墨泥就是徽墨的魂,别小看这一团泥,来得可是不容易。” 胡师傅地道的绩溪口音虽然有些难懂,但却能感受到处处透着对徽墨的喜爱。说话间,他指了指砧板上已经初步成型大的墨块透露,这是他工作一天的“产量”。

“龙麝黄金皆不贵,墨工汗水是精魂”,徽墨传承的背后是墨魂铸造的匠人的坚持,是他们用双手演绎着一支墨锭的诞生。图为11月3日,在制墨车间里制墨师傅正在给墨泥称重。

1915年,胡开文墨庄的“地球墨”还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今天的老胡开文墨厂继续守护着传统的制墨古法,继承着先人的智慧。胡翠霞介绍,一块墨坯不但要经过“千杵万揉”,而且止墨也离不开上好的胶,“最常用的是猪骨、牛骨熬出的胶油,最高级的油烟墨里还会加入阿胶、丁香、麝香、冰片等药材。”图为11月3日,在制墨车间里,一位师傅正在不停搅拌熬胶。

胡翠霞介绍,厂内集中了名家制作的徽墨的全部技术设备和祖传配方,拥有明清以来历代名家创作雕刻的珍贵墨模1万余副,共1千多个品种。产品采用传统配方,精选纯桐油、烟、金、银箔、天然麝香等珍贵材料精致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历久不褪、入纸不晕等特点,现在不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不少国家。(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自赵晨曦 摄)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