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你爱上的不只是一件作品,白族扎染用“哲学”链接世界

【欧洲时报网】在云南大理白族扎染之乡喜洲周城,有一位土生土长的白族姑娘小白。和村子里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小白外出读书、就业,但十年前的一次抉择,让她的家乡与世界产生链接。

2023年7月25日,在云南大理白族扎染之乡喜洲周城,有一位土生土长的白族姑娘小白。(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陈辉摄)

美丽的乡愁

“小时候,叫醒我的不是每天的闹钟,而院子里的奶奶纺线织布梭子的声音。”日复一日,小白在奶奶迎着太阳、等着日落做手织布的梭子声中长大,对手工织布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和想念。

幼年时,父亲身体不好在上海养病,每天早晨醒来,小白都会看到母亲坐在床头扎染,在她童年的记忆里,扎染是一件能够让家庭生活变得更好的方式。

上了小学,小白每天和小伙伴们相约一起去上学,路上会经过大片的板蓝根田,空气中充满了板蓝根的清香,人们围坐在一起,在随风飘起的扎染布下一边扎花,一边聊天。那一刻开始,扎染于小白不只是一种手艺,而是一种向往的生活。

在外读书和工作期间,小白时时刻刻都想念着大理,想念着家乡的扎染。每次回乡,她都会去探望那些儿时院子里的渐渐老去的奶奶们。“当一位看着我长大的奶奶离世时,我看着那卷没有织完的布,特别想回来做点什么。”

7月25日,一位老奶奶在蓝续古法扎染体验园里,用织布机织布。

同为大理人,小白和爱人对乡村有着他们特有的情愫。“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就是带着我们的孩子和家人,在美丽的自然和美好的手艺中成长。”

2013年,在北京工作的小白决定返乡创业,成立蓝续扎染坊。“蓝是天空蓝、洱海蓝,也是白族服饰上的蓝,是非常干净的感觉;续是希望我们的传统手艺可以持续,我们倡导的可持续生活可以被更多人看见,然后去践行。”小白介绍。

7月25日,小白在蓝续古法扎染体验园里整理布料。

向往的生活

创业十年,小白终于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她整理了白族扎染的传统纹样,并在技术、模式和产品上创新,并通过跨界合作,吸引年轻市场。

立足于滇西北的植物,小白团队研发植物色卡,“我们做过最浪漫的一件事,就是一年染了一个颜色,那时候我们每个月都去溪水边采紫茎泽兰。“这是一种入侵物种,对环境破坏非常大,但当我们把它做成染料的时候,就实现了环境的可持续。”

目前,小白团队已经开发了50余种色卡推入市场。最近,她们也在将色卡和扎染流程集结成册,以期推动行业发展。

此外,小白团队还将非遗与研学结合,设计了从儿童到老人不同年龄段都可以体验的扎染课程。在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的院子里,常常可见游客在蓝天白云下体验白族传统扎染和手工织布等在地文化,孩子们在院子里奔跑,老人们则悠闲地坐在摇椅里喝茶、晒太阳的温馨场景。

7月25日,蓝续古法扎染体验园(喜洲田园店)位于大理市喜洲古镇城北区,在这里,孩子们学习动手扎染,感受古老手工工艺的魅力。

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及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让蓝续接到越来越多国际品牌的合作邀约。2019年,蓝续受邀为世界华商大会精心设计的洱海月丝巾,至今仍深受外国游客喜爱。今年,小白团队受邀与星巴克和NBA等国际品牌跨界合作,制作伴手礼。

通过这些跨领域的合作与设计,小白希望能够更多地把白族扎染带到年轻人的市场,让中国非遗真正走入年轻人的生活,也让年轻人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滋养。

扎染的“哲学”

在小白看来,扎染是一种共同技艺,只不过白族扎染更多聚焦在大理。创业伊始,小白即坚持白族扎染既要走出去,也要回得来。每年,她都会带着团队的设计小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交流。

走出去让小白发现,传承民族技艺既要保持匠心,也要重视设计,“设计可以让传统文化换发新的光彩。”

身处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小白希望与全世界同行业者分享中国的民族技艺。在今年蓝续创业十年之际,小白团队设计了大理十二时辰系列服饰,计划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请模特拍摄,向世界展示“大理蓝”。

7月25日,在蓝续古法扎染体验园里,老师为游客们讲解扎染技艺。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爱上中国非遗,爱上白族扎染。在蓝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尽管语言不通,但手工技艺是白族阿姨与他们最好的交流方式。

“要不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是不会去做这样一件极具耐心和细心的事情。”在小白看来,从小耳濡目染的扎染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扎染“哲学”。“外国人会被扎染感动,不仅仅因为它美丽的纹样,更重要的是其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传递智慧,持续予人滋养。”

如小白所述,让人爱上中国的,不只是一件作品,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哲学,一种人与自然的美好链接。

(文/孙黎)

(编辑:刘涛)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