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巴比松画派是法国19世纪的一个绘画流派,它的得名来自于巴比松村。彼时一群画家陆续搬到巴黎南郊的一个村落,“面对自然,对景写生”,实现艺术理想。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如今的浙江丽水“古堰画乡”,当越来越多人选择奔赴大城市时,同样有一群画家选择在瓯江两岸,勾勒田园风光,被人称为“丽水巴比松画派”。
2023年8月9日,游客在丽水古堰画乡游览参观。(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李大鹏摄)
比起“巴比松”这个洋名字,丽水画家更喜欢称自己为“旅乡人”,他们将山、湾、码头、堰、芦苇荡以及临河而居的房子,赋予生活美学,守候心灵家园。
画乡,画里话今昔
走进古堰画乡的文化礼堂,孩子们正在上绘画课,他们用笔描绘下荷塘美景。今天走在古堰画乡,总可以遇见正在绘画或者写生的人……
8月9日,丽水古堰画乡写生基地内学生们正在上课。
“如黛群山纵横交错,八百里瓯江川流不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丽水风光吸引了来自中国各地的画家、院校师生来此写生、讲座。
“丽水巴比松”画家代表黄小华,是一名在古堰画乡土生土长的“90后”。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摆渡人,以“船”为生,载人渡河。小时候家乡幽静安逸,随着越来越人来此写生,黄小华便捡起学生丢弃的画笔和颜料,6岁开始了绘画之旅。
8月9日,画家黄小华在丽水古堰画乡内休息。
“绘画是我从小到大都热爱的事情。我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似乎都为了一个目标,就是绘画。”黄小华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家乡丽水开始创作,这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他心中所爱。“这时的梦想不再是成为列传中‘大师’级人物,而是只想专心完善和提高技艺,从生活经历、身边故事中吸收养分。”
黄小华的创作内容很多基于古堰画乡,他心中的丽水巴比松油画代表着世外桃源,表达对浪漫和理想的无限追寻。“今天的古堰画乡有咖啡、酒吧、民宿等年轻人喜爱的元素,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正是这种变化带给我创作的源泉;随着画乡发展,这里建起了艺术馆,当地画家有了更广阔视野和更多交流机会。”
古堰画乡油画协会会长朱剑辉2008年从深圳来到丽水,成为古堰画乡的常驻画家。朱剑辉介绍,“在深圳时,我们以比较受到市场欢迎的商品油画创作为主,让油画走进家装市场、走到海外市场。来到丽水之后,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参加画展,学习交流,并开始以当地自然、人文风景作为创作思路,表达心中感情,艺术创作的视角不断拓宽。”
8月8日,古堰画乡油画协会会长朱剑辉在江边与自己的画留影。
朱剑辉感觉到,随着中国乡村建设发展,以及人们对油画的认识更加深入,有着独特田园生活、家乡风貌的油画得到市场认可。“区别于千篇一律的商品油画,人们在丽水巴比松油画中总能看到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8月9日,丽水古堰画乡的老居民在江边垂钓。
古堰画乡有一棵树龄已逾千年的大樟树,枝繁叶茂。每逢节假日,大樟树前会举办“大樟树市集”,聚满了游客。当地画家们与游客交流,游客也有机会了解油画。
8月9日,游客在丽水古堰画乡古镇内游览。
8月8日,游客穿着汉服到古堰画乡拍摄写真。
他们来了,产品出去了
至2020年,中国300家艺术院校和机构在古堰画乡设立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创作写生基地,入驻画家工作室上百家,年接待写生学生15万人次。随着美术生、画家以及海内外艺术家来到这里,古堰画乡逐形成完整绘画产业。
8月8日,丽水古堰画乡的文化礼堂里孩子们正在上绘画课。
在陈瑶平的油画工作室里,画师们正在绘制销往世界各地的油画作品。2019年陈瑶平从深圳回到家乡丽水,成立浙江尚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发展数字油画、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丽水与义乌比较近,我们创作画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能够比较方便的获得;通过参展等方式,将作品推广销售到全球家装市场。”
8月9日,浙江尚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瑶平(左)和公司内的画师讨论画作。
“欧美家居装饰中,人们喜爱用油画装点生活,而且常换常新。近年来更为丰富的材料,也融入绘画创作之中,突出3D立体效果。”陈瑶平表示,古堰画乡因“画”而发展,也因“色彩”而更加绚丽。
(文/林恩)
(编辑:刘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