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留英归来 “90后”扎根传统眼镜行业的“创业经”

【欧洲时报网】在江苏丹阳国际眼镜城的对面,"90后"海归洪铭伟开了“精匠眼镜加工服务中心”,为合作的眼镜店提供加工服务,他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开放式厨房”。

2023年8月3日,精匠眼镜创始人洪铭伟在自己的店内。(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李大鹏摄)

洪铭伟介绍:“眼镜门店大都受面积规模和人员限制,没有办法现场给顾客加工并制作眼镜,因此骑手将眼镜店顾客的配镜需求、度数等信息递送到我们加工中心。几十分钟之后成品眼镜就能够送到顾客手中。”

8月3日,精匠眼镜加工服务中心内的员工正在打磨镜片。

洪铭伟的爷爷和父亲都从事眼镜行业,他形容自己是“镜三代”,在丹阳眼镜城里跑着长大。祖孙三代人的“创业”,洪铭伟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爷爷从浙江温州到江苏丹阳创业,那代人是‘单打独斗’;而父亲更注重与老乡等形成合作创业;而我们这代人,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可以称为‘共享’型创业,让信息和资源共享,创造更大的价值。”

2018年,洪铭伟从英国留学后回到中国。跟很多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一样,洪铭伟也曾感到迷茫。他曾辗转于杭州、上海多个城市,做过商业地产、金融等多份工作。最后他还是决定回到家乡,将目光锁定到眼镜行业。

8月3日,精匠眼镜加工服务中心内的员工正在操作机器切割镜片。

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丹阳眼镜行业发展几十年的时间,已经形成全产业链。想要创业又该进入哪条赛道呢?

“对比英国验光配镜较为完善的流程来看,除了检查视力,还会询问关于眼部健康等问题。验光师不仅要让配镜者看清物体,更重要的是强调配镜后的舒适性和持久性,提升患者视物能力、减轻视疲劳并保护眼睛。而随着人们对眼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中国顾客的专业需求一定会有所增加。”洪铭伟提到,通过考察市场,他发现人们对丹阳眼镜的认识普遍是“物美价廉”。这意味着在验光科学、加工服务专业等细分领域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眼球的构造、近视的原理是什么?一些眼镜店的验光师并没有接受过验光专业学习,大都依靠个人经验且水平层次不齐,所以我开办禾目眼视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助力验光培训。”在洪铭伟的心中,眼镜产业带来商业价值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其在医疗健康领域所扮演的角色。

8月3日,精匠眼镜加工服务中心内的员工准备进行直播卖货。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视力健康。2018年,中国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的防控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洪铭伟相信未来会眼镜行业会在验光、加工和开店等各个方面朝着更加专业、规范和科学的方向发展。

洪铭伟注意到,丹阳越来越多眼镜店开始向视光店转型。带着孩子前来的家长,成为这个领域,需求最高且最早“吃螃蟹的人”。

(文/林恩)

(编辑:刘涛)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