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独木龙舟节是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即大端午,“苗族独木龙舟节”都会在贵州省施秉县双井镇平寨村举行,这里是龙明开的世居地。
今年44岁的龙明开是苗族独木龙舟节县级非遗传承人。
“‘苗族独木龙舟节’是居住在清水江畔的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节庆祭祀活动。”龙明开介绍。
7月12日,苗族独木龙舟节县级非遗传承人龙明开在雕刻龙首,龙头是“水牛龙”形象。独木龙舟节是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即大端午,“苗族独木龙舟节”都会在贵州省施秉县双井镇平寨村举行,这里是龙明开的世居地。今年44岁的龙明开是苗族独木龙舟节县级非遗传承人。(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卞戈 摄)
这些龙舟造型奇特,据当地人介绍,龙舟主船由一根圆木掏空定型制作而成,两侧固定有子船,龙头由匠人精心雕刻,涂上颜料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在龙明开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龙头。
“苗族独木龙舟站立划桨姿势。区别于传统汉龙舟,苗族木龙舟龙身由杉木树制成,龙头是“水牛龙”形象,用众多浓烈色彩进行装饰。大水牛角设计还反映了苗族龙舟的稻耕文化特点。”龙明开一边锤打龙头,一边介绍。
7月12日,龙明开雕刀下的龙首栩栩如生。
由于历史的原因,龙明开所在寨子的龙舟早年被毁。为恢复本寨的龙舟,2017年,在外闯荡多年的龙明开回到家乡,并获得马来西亚两家公司近30万元人民币资助。于是,与全村百姓共同精选杉树,建起龙舟棚,完成了龙舟再造。
“现在大家看到的龙舟,是走访老辈村民,按他们描述的细节,一点点描绘,一点点凿刻出来的。”龙明开介绍。
7月12日,“施秉县双井镇独木龙舟展示馆展厅内的木雕龙头。
2018年6月,独木龙舟在伴着芦笙音乐,在传唱的苗族古歌中完成了下水仪式。当天,包括清水江两岸苗族代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日本韩国客人等2万余人,共同参与了“独木龙舟世纪回归下江仪式”。
苗人以划龙舟来庆祝插秧成功和预祝五谷丰登,并有驱旱求雨、祈子求嗣等意义。这项融合了苗族竞技、服饰、歌舞和饮食等多项民族文化的独木龙舟节,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到施秉感受民族文化。
除了龙舟外,龙明开还拥有一个绣娘的团队,把客户的需求绣样图案交到绣娘的手上,来完成绣品。图为7月12日,龙明开正在与绣娘沟通交流。
今年6月,坐落于双井镇凉伞苗寨的“施秉县双井镇独木龙舟展示馆”装饰完成,为独木龙舟文化发展传承增添了新的基地。
在100多平方米的展馆内,设有展厅、制作室、传承室、文创室4个功能区。作为展示馆负责人的龙明开,在端午节前还首创推出了“龙舟龙头”文创产品。
7月11日,农历五月二十四即大端午,“苗族独木龙舟节”在贵州省施秉县双井镇平寨村举行,各参赛队伍竞渡清水江。
“为更好宣传当地龙舟文化,我为47个拥有独木龙舟的苗寨建立了一舟一档。清水江畔的每一条龙舟都有自己的精彩故事,我们要把龙舟背后的精彩故事全部收集起来。”龙明开谈道。
秉承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让龙明开对未来有着更多打算,“除了龙舟外,我们苗族的刺绣、银饰等手工艺品都很独特。接下来,我还会考虑把苗绣、龙舟结合起来进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龙明开说。
(文/陈辉)
(编辑:文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