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铭记历史 多地纪念“九一八”

【欧洲时报网】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92周年纪念日,中国各地以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铭记悲壮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事变发生地敲响警世钟14响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地辽宁沈阳,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于18日9时许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撞钟手们击响警世钟14响,寓意着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钟响过后,沈阳和辽宁省内其余13个城市拉响防空警报3分钟。

9月18日,江苏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铭记历史勿忘九一八”主题教育活动,随着防空警报声的响起,民众默哀。(图片来源:中新社)

香港中通社报道,吉林省磐石市当天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暨中国共产党创建抗日武装92周年主题活动。东北抗联英烈后代代表及社会各界民众500余人参加活动。

在河北石家庄,60多名师生走进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集中聆听讲解员的讲述。

在贵州镇远县,当地组织学生前往镇远和平村旧址参观,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一件件历史文物,教育同学们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开始,也拉开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国的大半领土受到践踏,3500多万同胞伤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极度艰难的时期。

侵华日军碑文铜牌原件首次展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8日举行东北抗联烈士后代祭扫活动。为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东北烈士纪念馆日前首次展出国家一级文物碑文铜牌原件。这块碑文铜牌来自黑龙江鹤岗矿区,是侵华日军罪恶行径铁证。

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说,通过讲述碑文铜牌背后的历史真相,希望让更多人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刘强敏表示,这个碑文的内容印证出东北抗联对日本侵略者的战绩,尤其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取得这样的战绩,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日本秘藏侵华战争照片实录》发布

中新社报道,伪满皇宫博物院历时5年编著的《日本秘藏侵华战争照片实录》18日在长春发布。这套丛书收录珍贵历史照片1407张,是中国首次专题、专册呈现日本侵华“不许可写真”资料集。

这套丛书的照片主要取自日本每日新闻社、文艺作品等史料、《村濑守保写真》以及其他日伪战时画报,共分《鼓动与粉饰战争》《保守与隐匿战时机密》《武力侵华与战场暴行》《抢占破坏与经济掠夺》四册。

伪满皇宫博物院特聘研究馆员赵士见介绍,“不许可写真”是日本侵华时期陆军省、海军省、内务省对日本新闻机构在中国战场拍摄照片审查后图片集统称,“不许可写真”等级分为“不许可”“保留”“检阅济”,“不许可”即禁止公开发表,“保留”即经过审查处理,解密后方可发表,“检阅济”即允许公开发表,其中“不许可”占比约80%。“如果照片中包含着对战争不利的信息,涉及日军暴行、有碍日军军容军纪的照片,都会被盖上‘不许可’的印戳。”赵士见说,这是侵华日军自己拍摄的图证,是日本侵华行径的最直接证据。

这些照片不仅聚焦中国战场,还保留了日本国内普通民众在“战争总动员”鼓动下的生活影像,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地审视日本侵华战争给日本民众带来的灾难。

丛书主编、伪满皇宫博物院院长王志强表示,这些照片还披露了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大量机密信息和敏感历史内容,其中涉及诸多重大历史问题,如战俘关押处理、“慰安妇”、对华移民侵略、南京大屠杀等,为历史研究增添了无可辩驳的相关佐证。

长春曾是日本侵华时炮制的伪满洲国“首都”,坐落于此的伪满皇宫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伪政权所在地,留存有大量日本侵华罪证。每年9月18日,伪满皇宫博物院都会举办相关活动。今年,社会各界人士再次齐聚于此,共同缅怀先烈。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的后代马继志在活动现场表示,9月18日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大家都要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侵华日军731部队军医将校名簿公布

此外,位于哈尔滨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当日也公开最新发现的重要史料——侵华日军军医将校名簿。该史料是由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日本学者松野诚也于今年7月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发现的。

这份史料名为《将校名簿现役将官》《将校名簿现役军医》,其中记载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军医的基本信息,及1944年以后其所属、调整、复员等内容,涵盖了从中将到少尉等职务,包含731部队同其他卫生部队的人员流转情况,证明731部队与其他卫生部队有人员交流。

二战期间,日本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东北地区秘密建立731部队,进行大量人体实验并实施大规模的细菌战。731部队成为日本策划、组织和实施细菌战的大本营。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