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中国汽车闪耀慕尼黑车展
【欧洲时报西班牙版记者唐奕奕编译报道】当你降落在慕尼黑机场时,您的注意力就会被巨大的电动汽车的互动广告牌所吸引。在欧洲汽车工业的摇篮德国,在德国航站楼的中心,最显眼的广告不是大众、宝马或奔驰,也不是美国特斯拉,而是中国制造商比亚迪。西班牙主流媒体《先锋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先锋报》报道,9月4日,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2023,以下简称“慕尼黑车展”)正式开幕。本届车展以“体验联动智慧出行”为主题,设置了未来出行、可持续发展和科技三大主题板块。
在车展的新闻发布会上,比亚迪高管宣布:“我们将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在欧洲销售两款新车型。”这位负责向在场人士讲解中国汽车品牌的人,恰恰是一位德国人,来自慕尼黑。沃尔夫冈·约瑟夫·艾格(Wolfgang Josef Egger),这位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曾在奥迪担任设计。
中国电动汽车的扩张计划并未就此结束,总部位于杭州的零跑汽车(Leapmotor)在慕尼黑车展上推出了全新车型零跑C10。零跑汽车表示,接下来还将持续推出全球化新品,将于未来2年推出5款产品,并在欧洲、亚太、中东、美洲四大全球市场进行销售。另一家中国制造商小鹏汽车也宣布,将从2024开始在德国销售——该公司已经在挪威、瑞典、丹麦和荷兰开展业务——并将推出新车型。
023IAA,中国车企比亚迪展台前,大批中外参展者驻足。(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关梦觉摄)
几十年来,“德国制造”曾是汽车行业尖端技术和设计的标志。但如今,在欧洲最重要的车展上,中国汽车制造在大型车展上抢尽风头。一些高管纷纷用“中国速度”来形容他们需要多快地行动才能迎头赶上。中国品牌汽车全球化战略的提速、出口成绩的不断刷新,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中国政府和风投的推动。
不仅如此,在西班牙,中国汽车品牌名爵ZS成为8月份最畅销的汽车,注册量为1949辆,是去年的三倍。这是中国品牌首次位居榜首。在欧洲大陆的另一端,瑞典,另一款中国电动品牌比亚迪成为7月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对于中国汽车在欧洲的异军突起,西亚特(SEAT)总裁韦恩·格里菲斯(Wayne Griffiths)表示:“如果中国品牌来到欧洲,且比我们更有竞争力,那么解决方案不是限制它们的存在,而是应该让欧洲汽车品牌更具竞争力。”
慕尼黑车展原名法兰克福车展,创办于1897年,是世界五大车展及欧洲最具规模的国际性车展之一。2021年,法兰克福车展举办地从法兰克福搬迁至慕尼黑,并更名为IAA MOBILITY。中国制造商在车展齐齐亮相,表明在未来,它们有兴趣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徳媒:中国电车崛起,德方寻求合作
【欧洲时报德国版蒋晓萌编译】在德国的道路上,中国的电动汽车并不多见,然而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得到改变。上周的慕尼黑车展甚至一度成为了中国车企的主场,在德国媒体看来,中国车企既充满实力也野心勃勃,德国电视一台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根据法国咨询机构Inovev的数据统计,欧洲只有8%的电动汽车源自中国,而这一比例正在增长。慕尼黑车展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对于欧洲市场的信心,中国广告的横幅随处可见,也能听见大量展商在说中文,其中包括了约70家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和电池公司。另外,慕尼黑的展商中约有40%来自亚洲。
根据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自己提供的信息,其公司今年已售出50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还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多年来大众汽车凭借着内燃机汽车,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占领着主导地位。然而在随后的电动车转型上,大众汽车的发展却不太尽如人意,因此其市场领导地位已经被比亚迪所取代。
根据汽车供应商大陆集团的调查,目前有45%的德国消费者希望体验“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作为一个传统的汽车制造大国,德国对于中国制造商来说拥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接受德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德国客户非常注重质量和服务,德国工作的精确性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似乎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在德国市场上获得成功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万钢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位71岁的上海教授曾就读于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之后在奥迪工作了十多年,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并于2007年至2018年间担任中国科技部部长。在此期间,中国掀起了电动汽车热潮。
与此同时,改用电动汽车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也有好处。首先,绿色汽车的注册费用较内燃机车更为低廉,车牌也不需要收取额外费用,其次,电动汽车也拥有相应的国家补贴。目前这项补贴已延长至2025年,对于价格低于19000欧元的汽车,补贴甚至延长至2027年。
然而,由特斯拉引发的大规模价格战,对电动汽车定价带来了额外的压力。一位研究中国汽车市场的分析师希伯特(Jochen Siebert)提到:“这场价格战让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微乎其微。然而,现在的我们并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还将持续多久。”除比亚迪外,其他中国电动车品牌也宣布将在德国市场进行推广,其中包括零跑汽车、东风、蔚来和小鹏。那么,汽车行业是否也会像太阳能行业一样,成为德国强大的竞争者?德国供应商在车展上表现得很轻松,因为他们和来自中国的新品牌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
在随后的采访中,万钢表示,中德两国汽车将继续合作,他提到:“当我们谈论电动汽车时,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共同完成。”
事实上,重点汽车制造商之间已经有了很多的合作,以小鹏汽车为例,大众汽车收购了其约5%的股份,目前正基于小鹏的技术打造两款电动汽车。
在中国消费者的眼中,软件的落后让德国汽车失去了原有的光环,但中国长城汽车的新闻发言人凯姆勒(Philipp Kemmler)表示,欧洲人喜欢更加简洁一点的汽车。
另外,充电系统也是工业汽车展的一项重要议题。梅赛德斯目前计划建立高性能充电网络并率先在中美德三国投入使用;宝马则开始与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合作。
(编辑:文耕)


暂无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