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为东南亚第一大经济体的印尼,在不断叠加的政策利好下,正成为中资企业出海最热门目的地之一。中新社旗下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中企投资印尼新趋势时指出,汽车企业“全家桶式”抱团落地。
中新社报道,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身形小巧灵活的“秋名山五菱”正成为新一代街车。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韩德鸿告诉记者,当地车辆的电动转型给中国品牌开拓市场提供契机。
按照印尼政府发布的规划,从2050年起销售的所有新车都将是电动汽车。对印尼来说,发展新能源不但有市场,更有世界镍总储量52%的7200万吨镍资源。印尼中国商会总会常务副主席刘城发现,此前中企出海,主要围绕工程建设和镍矿冶炼,而目前印尼主导镍产业链升级,带动了新一轮以“新能源”为重点的中企出海热。
“五菱在印尼做了全产业链投资建设,把电机、电控等核心供应商一起带到了印尼。”韩德鸿说,在印尼西爪哇省工业区的汽车聚集区建设了整车工厂和零部件园区。
汽车企业“全家桶式”出海,也是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按照框架协定承诺,印尼对纯电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进口实行零关税政策。”韩德鸿表示,未来还会邀请更多上游供应链到印尼投资兴业。
人口红利是印尼最被看重的优势之一。互联网招聘平台KUPU的负责人全迅超认为,以IT人员为代表的印尼新中产即将发展壮大。“印尼用工市场的成长空间巨大,我们希望中国团队将过往积累的技术经验、运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成果带来印尼,填补行业空缺。”
印尼总统佐科此前推行了一系列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举措,例如开通投资审批“一站式综合服务系统”(PTSP),涵盖除金融和石油天然气的1198个领域,大幅缩短审批时间。2021年第10号总统令将此前20个禁止外国投资的行业缩减到6个。还推出一份新的优先投资清单,符合标准的投资者将获得财政激励以及多种支持。
借政策利好,适应当地文化的中企加速了经贸合作。2021年1月,中国和印尼签署了“两国双园”项目合作备忘录,万信达董事长陈日铃已拿下印尼巴塘工业园的200公顷土地。
陈日铃说,今年春节过后,已陆续接待200多位企业家,以华人为主,未来有意向落地的企业约八成。未来他主导的“巴塘—万信达产业园”能提供约60万个就业岗位,落地园区企业将享受“前五年免租赁税、后五年租赁税减半”的待遇。
2022年巴厘岛G20峰会期间,中印尼两国领导人曾表示,双方将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对接,继续推进“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和“两国双园”建设;中方将继续鼓励优秀中资企业参与印尼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助力印尼建设新首都和北加里曼丹工业园,拓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合作。
“印尼主要行业领域的头部企业已经逐步形成,但仍有很多待填补和挖潜的市场空白。”刘城说。
(编辑:文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