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式音乐节、旅游节、露营、自驾游等丰富的文化生活和旅游形式赋予新疆新的魅力,不仅是热闹的城市,在边远的牧区,露营、摄影、直播……牧民们时尚起来。

9月2日,65PARK·营地音乐节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歌迷在营地音乐节现场拍照留念。(图片来源:中新社)

在新疆伊宁市六星街景区,年轻的游客拍照留念。(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一张地毯、一个音箱、一片空地,便是一方欢快的舞台。图为8月31日,民众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跳舞。(图片来源:新华社)

7月18日,夜幕降临,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七彩河畔,游客乘坐观光车游览,3D全息投影技术水幕全息灯光秀表演吸引游客驻足观看。(图片来源:新华社)

受山区降雪、结冰等自然因素影响,独库公路每年只开放5个多月,每到旅游旺季,慕名穿越独库公路的游客都会大幅增加。图为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独库大本营广场拍摄的独库公路通车节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6月22日晚,“霓裳华服·穿越丝路”国风大秀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华丽上演,演员身着凤冠霞帔演绎明制婚礼。据介绍,“霓裳华服·穿越丝路”国风大秀分三个篇章,演绎了从秦汉时期到明朝时期,中华传统妆容、服饰体系的演变过程及时代特征,及细君以皇室公主身份远嫁乌孙国王的壮观场面等。(图片来源:中新社)

7月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石人农场露营区,市民支起天幕,搭起帐篷,在大自然中享受闲暇时光。盛夏时节,山区露营受到市民青睐,多处露营地每逢节假日需预定才有席位。(图片来源:中新社)

游客在新疆和田策勒县板兰格景区举办的一场篝火晚会上载歌载舞。(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植物园举办的稻草人艺术节上,众多市民带着孩子前去参观游玩。据介绍,艺术节展出的稻草人全部以稻草和芦苇为原材料,通过堆扎、绳编制成,既有儿童喜爱的卡通造型,也有日常所见的劳动场景。图为用稻草制作的大猩猩造型。(图片来源:中新社)

4月2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举行的烧烤节上,来自巴楚县的烧烤师用古法现场烤鱼。(图片来源:中新社)

8月17日,作为2023(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专题活动之一的第七届亚欧时装周在乌鲁木齐开幕,期间将举办16场时装展演。图为模特展示服装。(图片来源:中新社)

“疆菓”音乐节7月8日在位于乌鲁木齐市红光山的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吸引众多歌迷现场聆听。(图片来源:中新社)

7月2日傍晚,由乌鲁木齐市交响乐团带来的一场室外音乐会在乌鲁木齐人民公园朝阳阁前举行。音乐会历时一小时,十首中外名曲吸引民众前去近距离聆听高雅音乐。(图片来源:中新社)

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举办的2023新疆特种旅游节上拍摄的动力伞在表演。(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乌鲁木齐出发,向着西南方向的天山前行,城镇渐远。在一片青山绿水间的索尔巴斯陶牧区,既有哈萨克族牧民沿袭的游牧生活,也不乏现代都市生活的影子。传统与现代元素兼具的索尔巴斯陶,是如今新疆牧区的缩影。图为8月12日,自驾游客在新疆索尔巴斯陶牧场露营。(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新疆昌吉市索尔巴斯陶牧区,牧民努尔夏西·哈布力在小木屋内录制视频。努尔夏西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有近10万粉丝,47岁的她是这里的头号“网红”。视频里,她穿着哈萨克族服装在三亚海边跳起传统舞蹈“黑走马”,有时又一身运动服戴上墨镜行走在草原上。除去外地旅游,她拍摄的大部分是牧区日常。网络知名度为努尔夏西带来了红利——她在居住的小木屋前,建起13个毡房开起牧家乐,还雇了四五个牧民帮忙打杂,每天按100元支付报酬。(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里还有一支以“吾莫特”(哈萨克语,意为“希望”)为名,由70多位牧民成员组成的摄影队。他们用上万张照片记录牧区生活点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还举办过3次摄影展。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资深摄影家谭成军是摄影队的发起人和指导老师。在他的手机里,总能收到从深山传出的照片。本真、灵动、带着浓浓烟火气的画面,直击人心。图为“吾莫特牧民摄影队”的指导老师谭成军(左三)和索尔巴斯陶牧区的牧民在一起。(图片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