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票房重返百亿 国产片带火暑期档

【欧洲时报网】2023年的夏天,中国电影市场格外亮眼。中国国家电影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2023年暑期档电影票房达173.70亿元,连续56天破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同档期票房纪录已经提前成为定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多部国产影片引发话题效应,票房领跑效应明显,让人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复苏充满了期待。

暑期档狂卖170亿 四部影片破20亿

2023暑期档,中国电影市场火热复苏。截至8月16日,已有《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和《孤注一掷》四部电影票房突破20亿元(人民币,下同),这一成绩也创造了一项中国影史新纪录:暑期档首次有四部影片票房破20亿元。

综合中国央视新闻、电影频道官方网站“1905电影网”报道,朱一龙、倪妮、文咏珊领衔主演的悬疑电影《消失的她》以35.20亿暂居2023暑期档票房榜首。这一票房成绩打破了包含中国影史犯罪片票房纪录、中国影史暑期档剧情片票房纪录、中国影史暑期档悬疑片纪录在内的多项纪录。

王宝强导演的第二部长片《八角笼中》以21.72亿票房暂列2023暑期档票房第二位,影片传递出的不屈不挠的野草精神感染了许多观众,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目前排在2023暑期档票房第三位的是由费翔、李雪健、黄渤、于适、娜然等主演的《封神第一部》,截至8月15日,已累计收获20.78亿票房。影片超8000名人员的投入、组建演员训练营、成立特效公司,都展现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步伐。

《长安三万里》海报。(图片来源:官方微博)

反诈题材电影《孤注一掷》由张艺兴、金晨、王传君等人主演,上映8天票房已达20.45亿,暂列2023暑期档票房第四位。单日1.7928亿元的成绩打破中国影史单日点映票房纪录,影片上映当周,连续7天夺得单日票房冠军,掀起2023年暑期档新一轮观影热潮。

截至8月15日,中国影史全国单日票房连续破亿天数纪录增至56天,2023暑期档总票房破173亿。随后,2023暑期档还将有《我经过风暴》、《学爸》、《燃冬》、《念念相忘》等影片上映,今年暑期档总票房极有望创历史新高(此前最高为2019年的177.78亿)。

此前,7月票房已经创下中国影史新高。中国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7月全国电影票房以87.16亿元的出色成绩收官,将2018年7月保持的同期最高纪录大幅提升25%。

多家机构此前预测,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有望重回百亿时代,总票房介于140亿元至150亿元之间。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档票房已破170亿元大关,而2019年同期为145.96亿元。2019年暑期档总票房为177.78亿元,刷新纪录已经几无悬念。

今年暑期档为何表现不俗?

四川新闻网报道,成都太平洋影管市场总监杨春燕表示,暑期档上映影片较多,类型丰富,涵盖喜剧、古装、青春、动作、科幻、动画、爱情、悬疑等多种题材,且影片总体质量较高,满足不同观众多样化、差异化的观影需求,“暑期档多部现实题材影片紧跟国内外热点,关注社会话题,自带讨论热度,如《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孤注一掷》等,收获了观众较高的观影热情。”杨春燕说道。

除了优质的生产内容带来市场热度外,政策的支持也给电影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利好。今年5月23日,中国财政部、国家电影局公告,为支持电影行业发展,自5月1日至10月31日,阶段性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相关人士表示,减免政策直接利好电影行业各个环节,也会促进优质的影片快速定档,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持续性热度。

此外,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今年电影路演形式逐渐开始复苏,作为极为有效的线下宣传方式,加上有影片主演的明星效应加持,成功的电影路演会为影片宣传带来想要达到的口碑效应。

杨春燕表示,高分不断、爆款频出的暑期档,在优质影片的加持下消费者线下观影需求持续修复,体现出电影市场强劲的复苏势头,而电影消费所带动的经济发展效应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国产电影异军突起 叫好又叫座

数据显示,尽管今年暑期档有多部进口影片参与市场竞争,但国产电影领跑优势明显。截至8月15日,暑期档电影票房达173.70亿元,其中国产影片占比高达85.85%,创下历史新高。

综合中国央视新闻、北京《经济参考报》报道,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排片147部,影片类型丰富,涵盖喜剧、青春、悬疑、科幻、动画等题材。其中,多部国产电影异军突起,票房与口碑表现均喜人。数据显示,截止到8月16日14时,单片票房前六位全部由国产影片包揽,分别为《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孤注一掷》、《长安三万里》和《热烈》。

事实上,今年暑期档以好莱坞大片的扎堆上映开局。6月1日至6月20日之间,《蜘蛛侠:纵横宇宙》《速度与激情10》《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闪电侠》《疯狂元素城》等进口电影陆续上映,并轮流占领单日票房冠军的交椅。随着6月下旬国产片《消失的她》《八角笼中》的上映,局面发生逆转,暑期档的“超级爆款”开始由四部国产影片占据。进入7月,制作精美、内涵丰富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与奇幻电影《封神第一部》好评如潮,在一片唐诗的集体吟诵与《封神演义》的重读中,观众“传统文化的DNA动了”。

这一幕也是近来国产片与进口片呈现新格局的一个真实写照。“进口片领跑、国产片陪跑”的格局正在消弭,取而代之的是国产片刷新纪录、崭露头角。

传统文化引发观影热潮 拉动文旅消费

在暑期档上映的影片中,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对观众具有更为明显的吸引力,一批展现中国文化、带有浓郁东方美学特色的电影受到观众追捧。

其中以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最为典型,影片收获口碑、票房双丰收。

其中,以唐诗及唐代诗人生平为灵感、取材自唐代历史故事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最为典型,影片收获口碑、票房双丰收。

电影的热映还直接带动了西安当地文旅消费。西安不少历史文化景区还推出了与唐诗相关的特色项目,在唐宫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华清宫,近期就推出了以“长安三万里,唐诗悦千年”为主题的非遗研学活动。青少年们在诵读唐诗的同时,还沉浸式感受唐代建筑和文化艺术的深厚魅力。专家表示,影视IP的成功打造,正与文旅消费形成良性互动,对于未来中国影视行业发展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文旅带动是影视IP的开发和推进的必然产品。文旅促进发展以后也会良性地反哺影视,那么就需要电影的供给结构产品要丰富多元,这样就能使得中国电影在票房上面形成新的井喷式的发展,带动相关的文旅,也带动我们整体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我想《长安三万里》有非常好的启发作用。”西北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张阿利说。

今年以来,中国电影票房始终保持高位运行,包括春节档、五一档等在内的多个电影档期,电影市场均有不俗表现,电影消费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带孩子去看《长安三万里》学唐诗,带老人去看《孤注一掷》防诈骗,全家人一起去看《热烈》拥抱热爱……不少观众表示,今年暑期档电影评分似乎已经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所产生的话题效应,让中国电影真正进入到“强话题、强交互”的阶段。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孙佳山说,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中国电影在票房冲破百亿门槛并不断高歌猛进、实现电影史上罕见的指数式增长之后,又经过疫情期间的调整,如今正站在新的起点。

(编辑:秋狸)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