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马林报道】如果一个国家有自己的味道的话,法国应该是葡萄酒的甘香,德国则是各种香肠的醇香,而中国肯定是中餐咸甜酸辣的复合香。
如果中国每一个省份有自己味道的话,山西肯定是酸。从晋北到晋南,寻常巷陌,无不醋香氤氲。可能,如果你想尝尝比海水盐度高8倍的湖水有多咸,请来中国山西运城。
偶得机缘,海外华媒一行得访运城盐湖。更幸运的是,一路上得闻几位研究盐湖和河东历史的专家讲述,收获颇丰。
山西运城盐湖。(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马林 摄)
运城傍盐湖而生。出运城南,即是盐湖。盐湖古称河东盐池,东西狭长,面积132平方公里,最深处约6米,平均水深2米。与其说中条山横亘于盐湖之南,不如说盐湖安卧于中条山之阴。湖面开阔无障,中条山太行之雄奇、华山之险绝兼得彰显。
作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运城盐湖有4600多年的开采史。可以想象,4600多年前的一天,盐池终于等到寻盐而来的中华上古先民。他们以此为据点,定居落户,繁衍生息,中华文明,由此兹始。唐尧、虞舜、夏禹上古三王分别围绕盐池附近之平阳(今临汾)、蒲坂(今永济)、安邑(今夏县)而定都,足见盐池于国本民生之重。
图为山西运城盐湖。
沿着穿越盐湖的006乡道,便可来到盐湖南岸,也就是中条山南麓。在这里有一座古老的村落——蚩尤村。相传这是蚩尤的家乡,九黎部落的根祖之地。剔除神话传说的扑朔迷离,我们可以依稀判断出,在远古时代,黄帝、炎帝、蚩尤在这里为争夺盐资源而战。蚩尤战败,“其血化为卤,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现在看到这些文献记载,犹有血腥。其实,这是远古人不解盐湖成分变化会导致藻类不同,出现七彩色调的缘故。
随着尧舜禹率领着他们的族人先后进入到这个地区,这里也成为了最早称“中国”地方。
盐的历史就是一部民生史。“河东盐池”对历朝历代财政收入贡献极大,被誉为“国之大宝”。唐宋时期,盐池的制盐工艺得到重大改进,形成了垦畦浇晒的人工制盐方法。“垦畦浇晒法”初萌于春秋战国,经历代探素完善,定型于盛唐时期。这在世界制盐史上首开先例,意义重大,是运城盐池盐业生产工艺改革新的里程碑。
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池神庙得以建立。盐池的生产规模和财富贡献与日俱增,闻名于世的河东盐广销各地,盐运路上舟楫车马川流不息。
图为从盐湖岸边盐池庙远眺中条山。
虽然近代以来对运城盐池食用盐的需求式微,但芒硝需求量颇大。上世纪80、90年代,运城盐湖芒硝年产量可以达到200万吨左右,产量达到顶峰时期。在这种“采矿挖煤式”的资源攫取模式下,运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走上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老路。
2020年9月,运城全面实施“退盐还湖”,盐湖周边全面退出工业化生产,修复盐湖生态、治理中条山。当地相继实施盐湖堤埝除险加固、湖区清淤治污、环湖绿道建设、周边绿化生态修复等。盐湖的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得以逐步呈现。
苍穹碧落。运城因盐湖而生,而今,仍要依托盐湖涅槃。
图为人工打捞盐湖卤虫。
运城盐湖的文明史提示我们,这里是可以讲大故事的地方。讲大故事必须有大格局。但不能讲空讲散。那么,盐湖的生态文旅之路应该怎么走呢?笔者在与当地学者沟通交流中有一些感受。
“民以食为天,盐为百味首”。盐的特性是在调和百味中体现自身的不可或缺。运城文化其实是具备着“盐”的特性。运城的考古文化属性是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的一部分。中原影响其他文化区,各地文化区也影响中原。事实上,东部地区对中原地区的影响还要更大一些。中原所发现的鼎、豆、壶组合显然受到东部部落影响。此外,东南良渚文明的痕迹在中原也很明显。因此,与其说中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之源,不如说是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起到凝聚作用的熔炉。或者说,是最具备兼容并蓄能力的文化板块。
因此,体现在文旅思路上,运城应该不争源头,而做风暴眼——风暴眼是风暴中最安静的地方。让文化流量围绕运城,同时回避争论导致的负面影响。争名人故里这种历史官司让城市形象受损的例子多矣。其二,运城应该巩固文化核心圈,拓展辐射圈,明确对标点。陕西、山西、河南文化气质接近,地上、地下文化遗存各有千秋,但唯独运城有盐湖。文化故事可以从盐湖讲起,盐湖也可以是文化故事中的一站,进而争取陕晋豫文旅合一线。而对运城而言,则是文旅引流;随着知名度提升,运城的文化辐射力也会加强。通过文化标记物走出去,品牌文化活动引进来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运城的文化辐射力;至于文化对标点,应该放眼世界上史前文明发现地,比如欧洲法国和西班牙的洞窟壁画古迹。法国拉斯科洞窟中的动物壁画是人类美术史上最早的绘画记录,距今已有15000年左右。对标的目的是促成盐湖文明与世界文化对话。
文旅思路重中之重,是文而旅之,不能文是文,旅是旅。所谓文化,简而言之就是触摸后、眼见后、听说后、品尝后的思考,运城需要给游客提供能够可触、可视、可听、可品的文化,让文化从博物馆的厚重中走出来。也就是说,文化要软化、细化、融化,润物细无声。而“旅”则要在硬件设计、服务标准、游客体验感上下真功夫。
说到体验,就不得不说说运城的羊肉汤——我在运城三天五尝。羊血丝加上几片羊肉,滚汤一滗,然后洒上葱花,再浇上奶白色的羊汤,一勺羊油辣子,撒上白胡椒。先一小口,然后一大口下肚,马上额头的汗奔涌而出,顺着两颊流下,热汤入胃,才发现原来身上出的都是凉汗,这次才是热汗。身上像被烙铁熨过一样,呲拉拉地展开了。一模一样地再来一碗。这回加了一个刚烙出来的烧饼,掰开,加入点儿辣子和咸菜,就着羊汤。这才是体验。
(编辑:李璟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