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 推动32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

【欧洲时报网】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8日在上海闭幕。本届大会为期3天,以“智联世界生成未来”为主题,海内外人士齐聚一堂,共话共商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智能世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表示,大会共对接210家上下游企业,达成110亿元(人民币,下同)意向采购金额,推动32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288亿元。

大会共对接210家上下游企业

中新社报道,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累计有1400余名嘉宾参会,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共计举办133场论坛。

大会共对接210家上下游企业,达成110亿元意向采购金额,推动32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288亿元。

新华社报道,本届大会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涵盖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前沿技术四大板块,参展企业超400家。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本届大会,聚焦大模型,锚定产业未来发展新赛道。发布基础大模型、垂直大模型共计30余款,成立大模型测试验证与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发起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启动大模型语料数据生态创新合作伙伴。聚焦智能算力,按照“量产一代”“点亮一代”“探索一代”路径持续发展智能芯片。此外,《2023大模型和AIGC产业图谱》《人工智能大模型伦理规范操作指引》《AIGC风险评估框架(1.0)》《生成式人工智能伦理自律公约(征求意见稿)》等一批成果发布。

闭幕式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介绍了上海即将出台的大模型创新发展政策要点。一批人工智能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项目涵盖算力、数据、大模型、硬件、软件等不同领域,展现上海不断突破的创新策源力,不断凝聚的产业新动能,不断刷新的应用新标杆,不断优化的开放新生态。

当天,“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元宇宙智能终端子基金暨上海人工智能开源生态产业集群”正式发起成立,以助力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大模型将为现代产业带来多重赋能

成都每经网报道,本届大会,百花齐放的大模型成为当之无愧的“重头戏”。过去的三天时间里,大会聚焦大模型技术,在“迈向通用人工智能”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了海内外总计三十多款大模型。除了华为盘古、阿里通义、讯飞星火、百度文心、复旦MOSS等通用大模型外,星环科技、数库科技、蜜度科技、达观数据等企业也都携行业大模型应用产品一一登场。

上述大模型涵盖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深度学习、认知智能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等生成式AI技术。此次展会上,阿里云带来旗下“通义千问”大模型,该模型基于“通义”大模型而研发,能够响应自然语言指令,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万企业用户申请测试。商汤科技的文生图创作平台“秒画SenseMirage”,因三秒可生成八张图片,质量逼近摄影级,也颇受各界关注。

面对外界始自今年年初的通用大模型与行业大模型之争论,本次大会上,多位大佬现场发声,解读百“模”大战背后的行业格局。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张迪煊表示,仔细分析国内大模型的发展,实际上可以发现各家存在分工,未来的大模型发展将会有所收敛。

蜜度首席技术官刘益东也表示,通用大模型要解决的是让不具备通用模型建设能力的人能够享受通用模型的便利;垂直行业的大模型更多的是要聚焦解决行业的问题,大家分工不同。

百花齐放、开枝散叶的大模型也将为现代产业带来多重赋能。

在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看来,感知智能技术在过去十年取得重要突破,机器可以“听得清”,但却常常“听不懂”,认知智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人工智能的价值创造,而大模型的突破将补齐能理解会思考的短板。基于在深度理解、逻辑推理、内容生成等方面的优势,大模型技术将带来各行各业的智慧涌现。

预计人形机器人将成数万亿大赛道

而随着此次大会的召开,市场对于AI、大模型、机器人的讨论又掀起了一波热潮。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预计人形机器人将会成为数万亿大赛道。人形机器人是AI最有前景的落地方向之一,未来不仅能将人类从低级和高危行业中解放出来,提升人类生产力水平和工作效率,还可以在工业、商业、家庭、外太空探索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场景。

根据马斯克公开发言对量价的指引、麦肯锡相关咨询报告以及中信建投的判断,预计当人形机器人产业迭代成熟之后,所对应的年度市场规模会有数万亿元。过去,人形机器人参与者主要为波士顿动力、Ameca等没有实现商业化量产的厂商,零部件主要为定制产品,参与的供应商较少。现在,随着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量产展望,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供应商以及整机企业将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