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近期,印度多家炼油厂已开始使用人民币支付从俄罗斯进口的部分原油。此前,阿根廷央行批准该国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储蓄账户,并且首次使用人民币偿还外债,这些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提速的缩影。分析指出,人民币跨境使用不断升温,与中国整体经济向好的现状密切相关,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还将继续稳步推进。
印度炼油厂用人民币支付俄原油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一系列好消息。
《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已有炼油厂使用人民币支付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款项。
印度正成为俄罗斯海运原油的最大买家。今年6月,印度进口俄罗斯原油量创历史新高。据相关统计,印度6月进口俄罗斯原油量再次超过从沙特和伊拉克进口的总和。
报道称,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印度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如何支付进口俄罗斯原油费用这个问题。
路透社当地时间3日援引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如果印度的银行不愿意用美元结算相关费用,那么一些炼油厂就会用人民币等外币付款。
路透社报道,有消息人士介绍称,印度石油公司是印度最大的俄罗斯原油买家。该公司在今年6月成为第一家以人民币支付部分进口俄原油费用的印度国有炼油厂。另有消息称,印度的三家私营炼油厂中至少有两家也在用人民币支付部分进口俄原油费用。不过,尚无法确定印度炼油厂用人民币采购了具体多少俄罗斯原油。
阿根廷使用人民币偿付到期外债
此外,阿根廷政府当地时间6月30日使用特别提款权和人民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偿付了27亿美元到期外债——这是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币偿付外债。
阿根廷中央银行近日也已发布公告,将人民币纳入阿根廷银行系统允许存取的币种,批准阿根廷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储蓄账户。
阿根廷中央银行行长米格尔·安赫尔·佩塞接受采访时说,在阿根廷对外贸易和资本市场等领域,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正在增长。阿根廷央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保持密切合作,双方正努力创造条件以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阿根廷的使用。
新华社报道,阿根廷进一步使用人民币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缩影。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开放水平提升,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和计价等国际货币的功能全面增强。
此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宣布,该行与沙特阿拉伯国家银行达成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中国银行首单与欧洲供应链融资平台合作的跨境供应链人民币融资业务成功落地,为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积极提供金融支持。人民币跨境融资功能不断强化。
此外,中国海油与道达尔能源完成首单液化天然气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巴西中央银行宣布,人民币超越欧元成为该国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
目前人民币是国际支付第五大活跃货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排名第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超过42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3倍多。中国央行已经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了31家人民币清算行,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协议总额超过4万亿元。
港交所双柜台模式开闸
微信公号“国是直通车”报道,国际贸易领域外,人民币国际化也在其他多个场景“首秀”。
6月19日,香港交易所在香港证券市场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双柜台模式)及双柜台庄家机制。双柜台模式及庄家机制将有助推动人民币计价证券在香港的交易及结算。
双柜台模式推出初期共有24只证券由交易所指定为双柜台证券,包括中银国际、中金国际、中信里昂、国泰君安等9家机构获得双柜台庄家(DCMM)牌照,可于双柜台模式推出后进行庄家活动或提供流通量活动。从当日成交额来看,首批24只双柜台证券人民币柜台合计成交1.626亿元。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双柜台模式的推出是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不仅将为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选择,也将丰富其人民币产品生态圈,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学者:人民币等发展中国家货币地位将会上升
从经贸层面看,中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重要贸易伙伴。越来越多国家感受到,双边贸易直接用本币结算有利于降低成本,更加便捷。
新华社报道,阿根廷中央银行行长米格尔·安赫尔·佩塞表示,中国是阿根廷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在双边贸易中直接使用本币结算而不使用第三种货币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阿中两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贸易结算机制,这是一种优势,对阿中两国来说都是利好。
从对中国经济信心层面看,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为中国经济在国际社会赢得更多“信任票”。
阿根廷经济学家巴勃罗·科恩布卢姆认为,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是人民币国际化提速的重要推动力。他说,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人民币已被证明是一种稳定且具备全球流动价值的货币。国际市场都看到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遭受冲击的复杂时期依然保持良好增长,以及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坚定态度和良好成果,这些都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来源。
从多元化需求层面看,各国对货币多元化需求增加。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指出,随着美国经济体量权重减少,美元被用作政治武器和央行数字货币在结算中的使用,美元的地位将会削弱,发展中国家对货币多元化的需求增加,未来人民币等发展中国家货币地位将会上升。
法国《新团结》报主编、金融问题专家克里斯蒂娜·比埃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迅速,其多元化有助于保障每个国家都能根据自己选择的体系谋求发展,人民币有望在能源结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业内人士相信,随着人民币在双边结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未来人民币将在国际经贸领域取得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英国商会中国事务顾问吴克刚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对华贸易被视为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稳定因素。人民币深入参与国际贸易,有助于国际贸易体系稳定。人民币也将进一步国际化,向世界展现中国经济的动力和韧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高级讲师闫黎认为,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更大规模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先决条件。
闫黎说,“人民币在将来一定会成为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和各国央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一个由更加多元的货币构建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来说,更平衡更公平。
“应该是工具,不应成为目标”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我们仍要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仍在初级阶段。”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鹏瑞金融学教席教授芮萌认为,根据货币国际化的发展规律,其必须经历“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三个发展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仍有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微信公号“国是直通车”报道,芮萌认为,首先要大力推动人民币在跨境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计价和结算。近期,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QME)表示,将在天然气、原油等品种寻求突破,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达到大宗商品跨境贸易年人民币结算量5000亿元人民币,不断扩大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定价中的影响力。
其次,要加大向境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资产的力度,保持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较高吸引力。
但芮萌提到,目前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度还比较低,可以率先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央行发行离岸人民币央票力求常态化,一方面满足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另一方面完善离岸人民币收益率曲线。
第三,要重点针对RCEP区域和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有望随着双方经贸往来加深稳步增长。此外,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也为中国推广CIPS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强调,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制度中性的安排。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讲,汇率都不是考虑资产配置的主要因素,更多看的是经济基本面。人民币国际化从无到有,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迅速成长为前五大外汇交易货币、外汇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货币。人民币崛起快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经济体量大,经济基本面好。实施强势人民币政策,不是追求人民币汇率升值,而是中国好世界就好,经济强则货币强。少说多做,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使中国的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全世界,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管涛建议,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工具,不应该成为目标,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开放应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不要本末倒置。“经济强才能货币强,否则日元的国际化就是前车之鉴。”
同时,要继续保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加快发展在岸金融市场,特别是解决金融市场大而不强的问题,要坚持改革和开放双轮驱动,稳妥有序推进制度性的金融开放。管涛还表示,随着中国加大金融对外开放,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会不断增加,中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妥善应对海外经济金融制裁,保护中国海外金融资产负债的安全,这也是在开放过程中必须培养的能力和增长的本领。
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过去十几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中国经济的规模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不相称。未来,这一进程将继续稳步推进。
(编辑:李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