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故宫正式叫停商业拍摄 景区拍摄如何找平衡?

【欧洲时报网】从7月份起,《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故宫博物院禁止携带物品目录》新规正式施行。按照规定,商用摄影、摄像器材,如滑轨、摇臂、反光板、落地式三脚架、稳定支架等,均被禁止入内。实际上,类似故宫一样针对商业拍摄进行规定的景区并不在少数。拍照是旅游重要的环节之一,景区如何在正常运营管理与满足游客需求之间寻得平衡?

故宫博物院施行新规 对商业拍摄说“不”

长期霸占最佳拍摄位置的;在古径上拖拽满载营地车的;不顾旁人侧目,支起设备就在展厅里直播和带货的;在大殿前拿着“佩剑”摆拍的……《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和《故宫博物院禁止携带物品目录》从6月30日起施行,禁止商业拍摄入院。600多岁的世界文化遗产首次明确对这些不文明参观行为说“不”。严重不守规者将被纳入“不文明游客信息”。

《北京日报》报道,这份须知和目录细致且时髦,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高级工程师齐飞说,一切以保护为主,一切可能影响遗产安全的风险都需在保护管理的过程中加以防范。

中新社报道,据介绍,目前禁止入院的商业拍摄,一是指在故宫博物院不能进行产品拍摄,也就是对商品进行广告性质的拍摄;二是指以携带大量服装、摄影器材、营地车等道具和载具来院,或是长时间占道进行化妆、换装、跟拍、聚集等古装和其他旅拍类的拍摄行为。

针对商业类古装等旅拍行为,故宫博物院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规范管理,一是禁止和拍摄相关的服装道具、摄影器材、化妆工具、营地车等运载工具入院;二是院内禁止占道、化妆、拉客等行为。通过加大巡管力度,一经发现,会要求立即离院。拒不配合的,交由执法部门处置。

根据相关规定,对有可能造成文物古建损坏、影响观众参观安全的行李箱、具有运输装载功能的带轮工具(如营地车、手拖车、滑板车)、大型摄影器材(如落地式三脚架、滑轨、摇臂),都禁止携带入院。观众可在入院安检前对所携相关物品进行寄存。但对于老幼病残孕观众所携带的必要的轮椅、婴儿车等代步工具,只要不是用于运输装载物品,都可以正常携带进院。

故宫博物院开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制定和发布上述规定是基于故宫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的一些无心之举,诸如攀爬室外陈设文物、践踏草坪,吸烟、随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都会给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带来影响。一些长时间占道进行古装和其他旅拍类的拍摄行为,既影响古建筑庄重端肃的环境风貌,也会给观众参观和文物保护带来安全隐患。

同时,伴随着暑期来临,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改造,故宫博物院集合了票务、寄存、咨询等功能的一站式“观众服务中心”于6月30日在端门广场西侧正式启用。

该“观众服务中心”将原来分散在端门和午门广场四周的票务窗口、寄存窗口、咨询窗口进行了集中整合,以服务参观游览为目的,向广大观众提供进入故宫博物院前的票务咨询(包括老年票服务)、行李寄存、便民咨询等一站式便捷服务。

“别把古建当影视基地,还古建一个清净”

太和殿广场上至少4位“皇后”,转头汉白玉台阶上几位“太后”把着通道;现场吆喝直播打赏代摸故宫门钉,说能发财能长寿;展厅里架起手机做直播,当场卖货号称“故宫同款”……这些都是过去故宫博物院里常见的乱象。

中新社报道,对于本次实行的新规,不少网民在故宫的微博平台下表达了赞许之意,“别把古建当成影视基地,还古建一个清净”的评论获得高赞。

此前,在不禁止商业拍摄的时候,不仅举起镜头就是“皇后”,躲都躲不开,有的古装和婚纱还有着特别长的大拖尾,往往一个人就要占据一大片空间;而且一个拍摄团队往往会长时间“霸占”最佳拍摄位置,一组定点照拍下来,最短也要十几分钟,其他游客根本无法近前参观、拍照,直接把故宫变成了私家影棚。尤其太和殿广场东侧的体仁阁前,因直接可以将太和殿作为背景而备受青睐,短短二十米的距离,往往能同时聚集四五组拍摄。人流高峰时,这里常常水泄不通。

除了给观众带来极差的观赏体验,这些商业拍摄群体对古建的破坏也是肉眼可见。大的行李箱、营地车的轮子拖拽走在御花园石子路面,反复碾压会将小石子挤压松脱,造成地面图案的不完整或缺失;超长超大的设备或用具在通过过道、墙门等较为狭小空间时,容易剐蹭墙体和琉璃件,造成构件脱落或残缺;摆拍时倚靠汉白玉栏杆,时间长了可能会使栏杆松脱,甚至带来人身风险。

北京《新京报》报道同样指出,眼下,“去故宫拍古装照”已成潮流,商业拍摄更是层出不穷。在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搜索相关关键词,仍可看到有位于故宫附近的摄影机构之前打出的“北京最大汉服体验馆”宣传语,可带消费者进故宫拍照,点赞数与收藏数合计近万,评论数超过1800条。将“故宫拍照”关键词按热度排序后,可看到位列前十名的笔记中,有三篇的作者均为专业摄影机构。

此外,泛滥的摄影机构也的确对游客游览故宫的体验造成影响。自由摄影师李桃表示,以前去故宫,即使她自己就是摄影师,也会被各种人员扎堆儿上来询问“要不要拍照”。“影楼的人实在太多了,刚进故宫就有人围上来问拍不拍照,这些人不仅占着拍摄地不走,甚至还有跟其他游客吵架的,真的很影响体验。”

事实上,出台类似规定的景区景点并不在少数,其中也不乏知名景区。自6月15日起,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实行的新入园规定中,也不允许携带可能妨碍度假区安全及日常运营的摄影器材、摄影灯光设备、摄像器材、三脚架和相关工具,并在此前叫停了商业性拍摄。

此前,由于一段象山景区不准游客自带摄影师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2020年11月2日,象山景区管理处发布声明称网络视频掐头去尾。工作人员回应称,景区并不禁止游客自行拍照,但自带摄影师需事先到景区登记;景区内定点拍照项目已外包,外来摄影师不具备经营资质,在景区内从事摄影活动,影响到园区内经营者的利益,因此禁止。

旅拍需求与景区管理如何两全?

然而,拍照始终是旅游消费的硬需求。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指出,无论是花样翻新的房车、露营、树屋等住宿方式,还是从北京故宫、西安大唐不夜城到西南民俗村寨的旅拍,体验式消费为旅游市场带来了更多新玩法,受到消费者欢迎。随着“读图”时代到来,人们的购物乃至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旅游摄影作为一种直观、真实的视觉表现形态,逐渐成为当今受众获取信息的最有效介体之一。当前,旅游摄影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众多行业对旅游摄影的需求也在日趋增长。

北京《新京报》报道,为解决景区正常运营管理与游客拍照需求的矛盾,中国部分景区也对此进行了明文规定,寻找“平衡点”。

例如4A级旅游景区南京市博物馆便于2022年4月出台规定,所有拍摄活动进行时,所使用的器材、设备、道具、服装等,不得随意占用公共空间,商业拍摄活动须提前一周报备,开馆期间每日上、下午各接受5组商业拍摄活动,每组不超过6人,约满即止。

今年4月1日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胡雪岩故居开始实施商业拍摄管理新规,商业拍摄需要提前3天预约,开放期间每日上、下午各接受10组商业拍摄活动,约满即止。拍摄期间不得在商业禁拍区取景,不得采取任何有可能影响古建筑、文物等安全的拍摄方式。若造成损坏,拍摄方需照价赔偿。

影视拍摄基地、4A级景区襄阳唐城在2018年便出台规定,景区内部建筑及各景点均属影视拍摄收费项目,对着常装及不使用专业摄影器材的普通游客凭门票入内,一律不收取场地使用费。取景景区内景点COSPLAY摄影摄像,婚纱照、个人写真、古装等专业摄影摄像,则按相关规定收费,费用200元(人民币,下同)至500元不等。

对于景区商业拍摄一事,尚游汇文旅董事长钟晖表示,“旅拍是一个很好的产业链,需要的是加强监管。部分景区属于公共文化场所,在具体执行中,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公开征求意见,讲清楚这样规定的原因和理由,明确评判商业拍摄的标准,保障大众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香港中通社报道,业内人士称,故宫新规定对原有规定进行补充,显见故宫的整治决心。如将近年来各类商拍所需“装备”加入禁止携带之列,不纠缠是“商拍”还是“个人拍摄”,影响其他参观者、存在破坏展品和设施隐患的设备,一律不能带进去,达到“治本”之效。

从事商业拍摄多年的何先生认为,故宫此举或将在中国产生积极示范效应。何先生表示,民间商拍不仅需要从业者自律和行业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如今,伴随手机拍摄功能日益强大,使用手机的商拍已悄然登场。相比拍摄设备,商拍比拼的仍是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另据上海上观新闻报道,从事商业拍摄的岳先生表示,对于热衷特殊造型拍摄的客户,未来他会考虑影视基地这样的地方,“用我们发现捕捉美的专业说话,同时也得不断创新出新的拍摄场景和方式。”

(编辑:李朔)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