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中国汽车出口延续增长态势 国产品牌已成出口主力

【欧洲时报网】长期以来,汽车市场由欧美、日本和韩国的知名车企主导。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07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从近日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保持良好势头。专家认为,中国抓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

中国汽车品牌已成出口主力

综合中新社、香港中通社、深圳《证券时报》报道,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延续了2022年增长态势。5月中旬,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07万辆,同比增长58.1%。同期,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日本一季度汽车出口95.4万辆。

从上述数据看,中国已超越日本,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从近日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保持良好势头。

中国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5月中国乘用车出口138.1万辆,按年增102%。其中,5月乘用车出口30.2万辆,按年增64%。

从出口的车型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持续增长,5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2万辆,按年增135.7%,占乘用车出口30.5%。

从出口的汽车品牌来看,中国汽车品牌已成为汽车出口的主力。5月中国汽车品牌出口达到24.6万辆,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1%;而合资与豪华品牌则合计出口5.6万辆,同比增30%。

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近日公布的调查称,中国产电动汽车早在东盟市场领先。数据显示,中国在东盟市场的份额从2019年的25.7%飚升至2021年的46.1%,从第二位升至第一位;韩国的份额则由43.2%降至8.2%,排名从第一降到第三。

该机构分析,中国产电动汽车之所以在东盟市场份额迅速提升,是因为中国产电动汽车与韩国产电动汽车的质量相当,价格却低20%至30%。

中国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指出,中国抓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在汽车领域具备良好竞争力,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车企出口。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链条的完整,外资车企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也拉动了中国汽车出口提速。

另外,受俄乌冲突影响,中国在俄罗斯的份额不断提升。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第一季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累计销量6.6万辆,市场份额达42.5%,有6个中国品牌登上俄销量排行榜前十位,俄已经成为中国出口车的最大买家。


图为5月26日,红旗新能源在北京展出的一款充满未来感的概念座舱吸引参观者体验。(图片来源:中新社)

新能源产业链加速向外延伸

除了销量上增速显著,近年来,上汽、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等中国车企也纷纷加速海外本地化生产及供应链建设,传统的出口模式已发生变化。

在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的过程中,整个产业链也在加速向外延伸。这当中,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出口增势最为显著。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同比增长32.66%。

在加速动力电池出口的同时,中国电池厂商也加快了在海外布局的速度。其中,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已经于今年1月投产,匈牙利工厂也在推进中;中创新航于2022年宣布在欧洲布局产业基地。6月8日,又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公布了海外布局进展。亿纬锂能公告称,公司全资孙公司拟在匈牙利建设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

1至5月中国汽车销售超1061万辆

中国车企纷纷将海外市场作为发力关键方向的同时,中国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9日披露,今年1至5月,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068.7万辆和1061.7万辆,同比均增长11.1%。

“五一”小长假期间,多地推出购车促销措施,举办汽车消费节等活动。加之上年同期仍处于疫情影响较大的阶段,基数较低。5月,中国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中国国内汽车市场仍处于缓慢恢复阶段,汽车行业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10日发布数据称,5月,高端豪华和进口品牌汽车库存系数为1.35,环比上升39.2%;合资品牌汽车库存系数为1.94,环比上升15.5%;自主品牌汽车库存系数为1.68,环比上升5%。

该协会指出,6月作为汽车行业传统淡季,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高温酷暑阶段,到店消费者或将减少,但高考毕业季以及端午假期,会带动一部分汽车消费。同时6月也是厂商半年任务考核节点,经销商为达成目标进行任务冲量,终端优惠力度将有所加大。综上所述,6月汽车市场将有望与5月持平或有小幅增长,预计乘用车终端销量将在170万辆到175万辆之间。

(编辑:唐快哉)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