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朱若溪、九天、李梓编译】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于5月29日成功进行了首次商业飞行。欧媒本周的报道指出,这是中国数十年来与西方在航空领域技术竞争的里程碑事件,中国航空运输业迎来发展“转折点”。
英媒:C919大型客机首次商飞成功
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于5月29日成功进行了首次商业飞行,这是中国数十年来与西方在航空领域技术竞争的里程碑事件,象征着中国在此领域实现技术独立。C919大型客机是单通道客机,经过数十年的研发过程,获得了约5000亿元的资金支持,首次商业飞行的航线选为上海至北京。
《金融时报》的报道指出,C919大型客机是由中国国家支持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制造而成,首飞交付于国家航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执行。该报称C919的成功飞行符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前的愿景,他的目标是在与美国贸易日益紧张的局势下,实现中国技术的自给自足。中国客机行业的前景,长期来看可能会给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欧洲的空客公司的双头垄断情势增加一些变化。
该报援引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报道指出,“C919的成功研制表明中国具备自主研制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能力。”随着C919首飞成功,中国媒体强调了这架喷气式飞机的安全性能测试数据,包括在高温、高湿、严寒、阵风和冰冻条件等极端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测试。另有多家媒体称该活动为“值得纪念的一天”,并且表示截止2022年底,该客机已收到来自32家航司的1200多份订单。
《金融时报》引用分析人士的预测称,C919的成功首飞将开始逐渐占据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原本在中国航空市场的份额。但也有消息显示该客机并没有在美国和欧洲获得监管批准,并指出该飞机的关键部件来自于西方供应商,这增加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收紧的可能性,中国航空业可能会因此受到限制。
《卫报》指出C919大型客机被寄希望于成为能够挑战波音737和空客A320等外国客机的机型,首次商业飞行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对外国航空技术的依赖有望大幅减少。COMAC副总经理张玉金告诉中国媒体《澎湃新闻》,该公司已获得约1200份C919订单,并且计划在五年内将该机型的年产量提高到150架。本报引用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称,这架可容纳164名乘客的大型客机,从5月底开始将交付于东方航空公司在上海和成都之间的常规航线上运营,“未来,大多数乘客将能够选择乘坐大型国产飞机出行。”但空客公司4月份表示,希望在年底前把在中国的客机产量提高一倍至每个月6架,并签署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A320生产线的协议。此举表明C919要想占据大多数中国境内航空市场份额依旧需要时间。
BBC称C919客机虽为中国第一架国产大型客机,但许多部件包括发动机均来自进口,包括发动机和航空电子设备系统。C919与2016年以来服役的中国第一架国产喷气式客机ARJ21相比,可以搭载更多乘客,航程也更远。本次执飞的上海至北京航程载有130多名乘客,飞行时间仅不到三小时。C919乘客刘鹏表示,我对我们的国家真的很有信心,C919一定会越来越好。
法媒:成为A320neo和737MAX的竞争对手
中国商飞生产的C9191飞机成功完成商业飞行,成为A320neo和737MAX的竞争对手。但是法媒分析,获得飞行许可的延误和对外国零部件的需求令实现实现减少对空客和波音依赖的雄心复杂化。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日前顺利完成了首架“中国制造”中邮C919飞机的首次商业飞行。有幸乘坐这次上海-北京航班的乘客获得了一张特殊的红色登机牌,还享受了一顿豪华餐。甚至还为此印制了纪念邮票。
上海东方航空公司于2022年12月接收了首架164座C919飞机,然后开始了各航空公司仍必须进行的100小时的空试飞行以获得飞行权。法媒认为,尽管这次飞行是中国发展国产飞机制造商的历史性时刻,但是与波音-空客双寡头竞争的目标还很遥远。
法媒介绍,中国商飞制造的C919飞机的名字应是有寓意的。在普通话当中,“九”的发音和“久”同音,意在祝愿此项目长长久久。但是这个项目拖后了八年的时间,而这个延迟会损害C919的商业潜力,因为当它进入可以更广泛使用的时候,部分技术将已经过时。
已获得1200份订单
法媒引述路透社的消息报道,中国商飞已经开始加强生产线,准备在2028年达到每年150架飞机的产能。空客能够生产四倍数量的A320飞机,而A320是C919及波音737MAX的直接竞争对手。不过这并无法质疑中国商飞在本国市场获得的订单数量,因为中国的飞机采购主要由中央政府决定。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张玉金1月份即宣布获得了1200份预购订单,并透露“各航空公司正在抢夺订单”。
法媒介绍,C919项目于2008年启动时,商飞公司希望能够在2014年获得认证。这对于中国缺乏经验的尖端领域来说是个雄心勃勃的目标。经过几年的设计,C919的首飞终于在2017年进行。但从2018年开始进行了重大修改,特别是对发动机和短舱进行了加固。
这些延误令C919的商业前景受限。中国航空业专家、Sinopole资源中心联合创始人杜福尔认为“五年的认证时间太长”,如果是在两年内获得认证,在役的竞争对手就会少得多。
现在有1700多架A320neo和1000架737MAX在运行。这些飞机已经表现了实力,特别是拥有了丰富的消耗或设备可用性(故障率)的运营数据,这些对于说服航空公司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些需要费时收集的信息,仅靠飞机的成本(C919估计为1亿美元,约合9300万欧元,而A320neo的平均成本为1.1亿美元)将不足以说服客户。
中国研发发动机项目
C919进入市场适逢中国航空运输的复苏时期,五个月前中国重新开放了由于三年新冠零感染政策而关闭的边境。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交通几乎已经恢复正常,与2019年相比,航班量达到88%,但国际航班量仅达到新冠疫情前的12%。
但航空公司的需求迫在眉睫,4月初马克龙总统访华期间向空中客车公司确认292份订单就足以为证。为此,空客公司将在2025年之前将其在华组装能力翻倍。杜福尔强调,“中国公司仍在订购A320neo,是因为预计C919无法很快取而代之。”
法媒还分析了C919的另一个弱点,即大部分技术部件都是进口的,包括由美国通用电气和法国赛峰集团开发的Leap-1C发动机。如果已经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的美国决定对航空领域出击,后果不堪设想。与商飞集团有关的几家中国公司已经被列在美国出口限制黑名单上。
中国确实有一个研发自主发动机的项目,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汇集了46家公司和研究机构,但其使命注定是艰巨的。咨询公司AeroDynamic Advisory的负责人阿布拉菲亚表示,“C919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进口,取代这些技术极其困难。相比之下,建造C919似乎很容易些。真正的挑战现在开始,而且代价会非常高。”
奥媒: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的“转折点”
奥地利国家电视台ORF报道,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国产C919客机5月28日进行了期待已久的首次商业飞行,这是波音和空中客车在中国市场首次面临挑战,这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寻求与西方竞争对手抗衡的中国航空运输业的一个转折点。北京希望C919能够与波音737MAX和空客A320等最受欢迎的外国客机竞争。这标志着该国在努力减少对外国依赖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28日上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于当地时间中午12点30分左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凌晨4点30分)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程比计划提前了约40分钟,机上载有130名乘客。一名乘客在着陆后对中国官方电视台表示,“这次飞行非常顺利、舒适、令人难忘。我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会忘记”。
起飞前,中国官方媒体展示了数十名乘客,聚集在上海机场欣赏这架线条简洁的白色飞机,之后登机,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后起飞。据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所有乘客都获得了一个专门的红色登机牌,并在机上享用了丰盛的“主题餐肴”以庆祝这一盛事。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称:未来,大多数乘客将能够选择乘坐国产设计的大型客机出行。
C919客机将从本周开始飞东航上海至成都(南部)的常规航线。这种窄体客机的第一种型号的飞机可搭载164名乘客,在2022年12月正式交付给中国航空使用。
5月28日,法国驻华大使馆在其官方微博发帖文祝贺中国商飞C919执飞东航MU9191商业首航,并表示很乐见众多法国和欧洲企业参与到中国自主大型客机计划中,呼吁开放与合作,促进共同进步。作为竞争对手的波音公司也在中国的微博发帖,向东方航空和中国商飞“致以诚挚祝贺”。
中国正寻求在技术领域实现自给自足,已投入巨资生产这第一架中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客机。这架飞机由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制造,但飞机的许多部件来自其他国家:C919严重依赖于西方公司提供的零部件,包括通用电气(GE)、赛峰(Safran)和利勃海尔(Liebherr)等。
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副总经理张玉金对中国媒体透露,公司已经接到近1200个C919飞机的订单。张玉金当时表示,这家国企计划在五年内将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50架。专家指出,由于欧美航空部门尚未发放许可证,该机型目前主要依赖于来自国内的订单。
航空业网络资讯平台FlightGlobal的亚洲部主编格里格·沃德伦(Greg Waldron)指出,由于欧洲和美国的航空管理部门都未向C919发放许可证,所以目前对于该机型来说,如何打开国际市场还存在问题。
而亚洲,尤其是中国,是欧洲空客和美国波音的优先目标,这两家公司利用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对航班不断增长的需求,寻求买方市场。
今年4月,空客公司宣布将在中国的产能翻一番,并签署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A320装配线的协议。
空客在天津的第一个装配厂在2008年启用,每月生产四架A320客机。空客希望到2023年底将这一数字提高到每月6架。
(编辑:李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