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记者卢嘉琦喀什图文报道】人才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就业则是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之本。走进喀什技师学院,汉维双语的“技能是就业之基,培训是技能之源”的标语牌就立在学院的教学楼前。
喀什技师学院的前身是喀什地区高级技工学校。学校现设有现代服务、烹饪工艺、机电工程、汽车工程、旅游管理、信息工程、建筑工程7个学系22个主体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过万,毕业生稳定就业率达99%以上,部分专业就业率甚至实现了100%。
这无疑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让喀什这座南疆重镇的未来发展显得充满希望和底气。
可谁曾想过,如今这所自治区办学规模最大、在南疆乃至全疆都堪称专业一流的技师学院,十年前曾面临着撤并的艰难局面。而学院的转机正源自国家的援疆政策——2004年起,广东等多个省市援疆工作的展开和援疆队伍的到来使得学院办学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实现“三级跳”。随着各方援疆力量倾力奔赴而来,岌岌可危的喀什技师学院开始重新焕发活力。
参观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来自山东的援疆教师杨永宽。据杨老师介绍,今年是他来疆支援的第二个年头,明年他就该退休了。“因为语言等原因,这里的技术相对内地来说比较弱后。国家施行援疆政策以后,来自山东、广东、深圳的援疆人员把资金和技术带了过来,所以咱们这里的技术提高得很快。”
杨永宽说,新疆的孩子很聪明,动手能力很强,“只是因为他们学汉语的时间比较晚,在讲解授课和知识吸收上会难一些,慢一些。但他们进步很快,尤其动手能力特别强。”
正如杨老师所言,一路上,我们看到许多已步入实习阶段的学生正在娴熟地操作各类机电、焊接、电路组装等作业,俨然已经有了职业技术员的模样。年纪稍小的学生则更多在进行授课练习,他们对我们显得十分好奇,会用小鹿般机灵的眼神偷瞟我们,再抿着笑继续上课。
为此次参观活动进行解说的维族音乐教师阿迪莱表示,学院各专业的受欢迎程度比较平均,每个专业的报名情况都十分可观,例如机电、信息等科系的男孩比较多,旅游和服装等专业则更受女孩欢迎。
尤为重要的是,学院所有专业的就业率都非常高。“我们的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像喀什古城、香妃园这些景区全都有我们旅游专业的学生。其实学生们在选专业时就提前想好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了,所以针对性很强。孩子们的目标都很明确。”阿迪莱说。
当就业率不再是问题时,能否实现高质量就业便成了新的关注焦点——在谈及学院毕业生薪资水平时,阿迪莱介绍说,学校优秀毕业生的月收入普遍都超出了喀什地区的人均月收入。其中毕业已两年多的优秀生巴拉提·吾斯曼更是通过自己所学专业,取得了一家大餐厅后堂经理的岗位,月薪达到3万元。
这不免让人感叹,技术果然可以改变人生。
临近行程尾声,我忽然想起来时路上曾看到一条街区集中了大量汽修商店,于是问阿迪莱老师:那些汽修店里是不是也可能会有我们的学生?
阿迪莱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中满是笃定,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是‘可能’,是‘一定有’。”
充分就业,精准就业,高质量就业。我想,这应当就是那些不断踏上援疆路、接力援疆新征程的人们最希望看到的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