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火车卧铺“男女混住”引讨论 中国民众期待出行更加人性化

当一名单独出行的女性,搭乘需要在车上过夜的长途火车,走进软卧包厢发现其余三名陌生乘客都是男性,难免会感到有些不适。

中新社报道,从北京乘火车前往广西的韦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呼吁铁路部门修改售票算法,不要在密闭空间的过夜卧铺分配非同行的三男一女或三女一男。

临近“五一”假期,出行是眼下最吸引中国民众注意力的话题,这位女士的经历引发了广泛讨论。

人们对火车卧铺车厢“男女混住”问题的关注,主要是出于对女性人身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担忧。根据各地警方通报,火车上猥亵女性的案件时有发生。例如去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期间,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处查处三起猥亵妇女案件,其中两起就发生在卧铺车厢。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客服人员表示,普通列车的卧铺车票为随机发售,如果在卧铺车厢中出现了三男一女或三女一男的情况,乘客可以找列车员或者联系12306,工作人员会尽可能协调。

在售票环节为什么不能按性别分配车厢?对此,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回应:“我们已经报业务部门研究,具体由业务部门决定。”

韦女士希望铁路部门修改售票算法的观点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但也有专家出面对人们的这种期待“降温”。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尚重生对媒体表示,按性别来分配车厢售票,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没有可操作性。

在他看来,这不仅会增加售票系统的复杂度,而且会给后续管理带来困难。比如夫妻同行,原本在同一车厢更便捷,实施男女分厢后,可能又需要额外申请或与其他乘客沟通。综合各种情况,车票的分配反而更加困难。

女性出行安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06年,北京至上海的Z5/6、Z21/22次列车上曾开设“女宾软卧包厢”,专门服务于独自一人乘火车的女性乘客,每天分别在列车一个车厢内预留两个软卧包房,共8个铺位。

2006年2月7日,京沪Z6次直达列车从上海出发,3号软卧车厢预留的两个包房成为这条线路上首次开设的女性专用包房。不过,在中国铁路首个女士专用包房中,只坐了两名乘客,在随后的试行阶段,售票情况也并不理想。铁路部门表示,本想先在京沪线上试点“女宾软卧包厢”,然后再逐步推广。但从售票情况来看,条件尚不成熟,所以铁路部门决定将其取消。

除了在城际铁路,保护女性权益的理念也被一些城市在地铁运营中纳入考量。深州和广州都于2017年在地铁上设立“女性优先车厢”,初衷是在公共交通领域倡导关爱女性和尊重女性的风气。但综合当地媒体报道,从运行情况来看,女性车厢很多时候都挤满了男性,已经“形同虚设”。

“高铁时代”极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享受快捷、便利的旅行环境的同时,人们也对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人性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需求。有媒体评论称,如果短期内无法实现理性化的分配模式,应该加强针对性服务。近年来铁路企业不断优化服务获得好评,不妨将科学分配软卧车厢作为下一个优化服务的目标。

(编辑:李非)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