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中国外贸回暖 欧洲客户催发货

【欧洲时报网】当前中国外贸形势如何?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4日在中国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调研,虽整体形势严峻,但发现有一些省的订单呈现逐渐回暖的趋势。

外贸订单超预期增加跨境直播成“新商机”

新华社报道,近期,记者也在义乌、杭州、合肥等地对外贸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今年以来,海外需求明显回暖,不少企业在手订单已排至几个月以后。专家认为,中国外贸平稳向好势头有望延续。

“我们在手订单已经排到6月以后生产,新订单还在不断增加。欧洲的客户催着我们发货,要求将交货期由45天缩短至20天。”义乌市欧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名洋说,今年以来,欧美市场不断回暖,东南亚订单也超预期增加。

欧驰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众多外贸企业的一个缩影。记者调研了解到,自今年2月起,外贸订单超预期增加,不少企业满负荷生产,甚至出现用工紧张情况。

在浙江爱度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间,一派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我们加班加点赶生产,急需扩招一线普工。”该公司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海外订单不断增加,企业在阿里国际站的订单量比去年增加30%左右。

“过年期间,公司的业务员线上接单就没停过,像阿里国际站后台的询盘、下单比平常还多,我们算了一下,过年期间接了300多万美元的单子。”合肥昇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运奇说。

“开年第一周,我们就接到20多个订单。往年,工厂的工人们都要过完元宵节再开工。今年等不及了,我们初七开工就打电话跟工厂商量,让工人们提前两三天开工。”杭州兰帕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CEO金飞燕说。

“三四月份是海外市场销售旺季,所以客户都赶在一二月份开始下单。因为订单排得满,以前一周就能交付的产品,现在要一个多月才能交付。”犀牛重工品牌销售经理于洪晓说,为了保证订单准时交付,往年都是提前三四天放假,初八才开工,今年不仅节前干到最后一天,开工也提前到初六。

记者了解到,跨境直播已成为不少外贸企业获取订单、推动品牌出海的重要途径。

在浙江爱度服饰有限公司的直播间,记者看到主播正在用流利的英语与海外买家交流。“我们一场跨境直播大概2个小时左右,直播不局限于展厅里面,我们拿着直播机器走进公司,向客户介绍生产全流程,效果非常不错。”浙江爱度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国荣说。

“我们曾经直播一场赚了100万美元。短视频、跨境直播、视频1V1配对会……能让客户对我们有更好的了解。”刘名洋说,通过跨境直播等方式,企业更容易实现“品牌出海”。

多家外贸企业表示,随着外贸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今年会增加对跨境主播、跨境电商运营等岗位的招聘力度。

“今年要不惜成本,广招人才,尤其是外贸和海外人才。”远大集团人力部招聘负责人谭美说,公司研发了新产品,今年打算大力推广,所以要大力扩招海外数字化营销人才。

“我们目前对海外新媒体运营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深圳市硕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畅说,企业最近新组建了跨境电商新媒体运营团队,计划招聘20至30人,强化跨境直播。

商务部:中国经济复苏给外贸提供推动力

王受文表示,近日,国际贸易晴雨表的指数比上次公布的指数下降了4个百分点,只有92.2%,反映了国际需求不畅通。今年外贸形势严峻复杂。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外贸所具有的竞争力、韧性和优势。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会给外贸提供推动力。

新华社报道,王受文指出,中国的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物流协会公布的中国物流指数已经2个月连续上升,上个月达到了55.5%,说明中国国内经济在复苏。经济复苏对产品进口需求有牵引力,对产品出口提供推动力。

王受文还提出,40多年的开放创新,使中国外贸企业形成了一些新优势、新动能。比如说,现在绿色新能源产业呈现比较好的竞争力。中国通过与周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创造了比较好的市场准入机会。中国商务部还在商签更多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增长速度比线下贸易增长速度快,贸易数字化进程也不断提升,都为中国外贸提供了新的竞争优势。

另外,贸易环境在日趋优化。王受文说,去年这个时候,船舶一箱难求,找不到集装箱,运输价格非常高。今年运输难题大大缓解,海运价格大大下跌。客商往来也更加便利。“这些都表明,我们的贸易环境在优化。”

王受文介绍,商务部最近调研显示,现在有一些省的订单呈现逐渐回暖趋势。他同时强调,还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为此,商务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今年外贸能够稳住规模,能够结构优化。商务部提出,要做好政策保障,促进抓订单,培育市场主体,保证履约;要积极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稳住加工贸易;要用好开放平台和贸易规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扩大进口,包括要办好第133届广交会。“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在外贸领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找到地方特别是外贸企业、外贸行业所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为外贸的稳定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需挖掘外贸发展的四项潜力

目前,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王受文介绍,近期周边一些国家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降幅较大。

《中国新闻周刊》评论,如今,中国对外贸易恢复面临三方面挑战。首先,尽管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但全球贸易复苏难以一蹴而就,供应链恢复至疫情前的状态仍需要时间。低经济增速与高物价水平虽然在2023年预计得到边际改善,但与疫情前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经济放缓和物价紊乱,都给全球贸易的增长带来压力。

其次,对外贸易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复苏不仅受限于全球经济下行周期的压力,而且受制于国家和地区间经济复苏分化的不均衡。

最后,全球贸易动能持续转弱。IMF预测2023年全球贸易增速将由2022年的5.4%放缓至2.4%,WTO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长将放缓至1%,远低于此前预计的3.4%。在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韧性相对凸显,但季度同比增速显著下滑,也反映出贸易困境是全球性的。

未来,中国需挖掘对外贸易发展的四项潜力。一是发挥引领作用,打造区域化核心优势。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总额一直稳中有增,特别是在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后,中国对其出口有望继续增长。同时,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融资合作、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等举措。二是优化贸易结构,顺应服务贸易全球化新趋势。虽然传统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显著,但中国服务贸易实现了较快增长,2022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近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2.9%,以知识、技术等为主导的服务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优化外贸结构,将有助于增强中国服务贸易抵御外部风险的韧性。三是推进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融合,利用制造业大而全的比较优势。随着全球价值链的重塑,要素成本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加快中国核心与新兴产业进一步迈向中高端价值链将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增长的必然要求。四是打通贸易渠道,发挥中国香港独特作用。用香港专业的国际化金融服务平台,大力支持外贸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便利化其投融资服务需求,增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对于贸易投资的服务质效,帮助中国外贸企业“走出去”。

(编辑:申忻)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