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法媒:中国建造商业船只进军高端市场

【欧洲时报九天编译】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准备好挑战欧洲造船厂的世界领导地位。法媒的报道认为,这个利基市场被认为是商业造船业中最复杂的市场。对世界排名第一的大西洋造船厂以及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意大利芬坎蒂尼以及德国迈尔船厂形成威胁。法媒形容为“这场海战静悄悄”。

《费加罗报》的报道指出,中国建造越来越先进的船只进军高端市场。2014年至2022年间,招商局海门造船厂建造了10艘350至400人小型船舶。2023年初,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功下水了第一艘载客量为6700人的大型邮轮,将于9月交付给美国嘉年华邮轮公司。这家美国公司还将在2025年接收第二艘同类型的邮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自2020年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合并以来成为世界最大造船厂。

法国海军造船行业工会的经济和技术顾问费多罗夫斯基解释说,“这两艘船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美国嘉年华邮轮公司2018年成立的合资企业的成果。是在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厂的帮助下根据图纸建造的。芬坎蒂尼船厂获取了高额报酬以及参股的条件,同意完全根据自己的邮轮的设计帮助建造这两艘邮轮。

法媒指出,中国正是因为得到了欧洲企业的帮助才丰富了造船的经验。有好几位专家称,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厂通过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联手,取得进入中国邮轮公司市场的机会,“将这头鲨鱼引入了欧洲海域”,并解释这种危险的联系也是这家意大利船厂收购大西洋船厂失败的原因之一。

“中国在五年内实现了目标”

法媒指出,中国的目标是双重的。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市场的需求。预计2023年全球共有2790万邮轮乘客,中国人即占20%以上。另一方面,打破欧洲对邮轮的垄断。然而,法国海军造船行业工会提醒欧洲必须保持警惕,因为2000年的情景重演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当时欧洲造船厂被驱逐出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等货船市场以及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天然气运输船市场。

德国造船雇主协会主席鲁肯回忆道,“2005年,中国政府深知海洋环境重要性,决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造船业的领头羊,而实际上五年之内便实现了目标”。在此期间,中国投资2000亿欧元用于船厂的现代化改造和开发,并很快通过低价拿到了合同。而与此同时,欧洲在2001年停止了支持造船行业的工业政策。从2000年到2010年,欧洲建造的吨位下降了50%,而中国建造的吨位增加了200%。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国际地缘政治学教授霍尔斯拉格在一份关于全球海事部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更糟糕的是,“欧盟禁止成员国政府支持造船活动,但又向欧洲航运公司提供税收和社会分摊金减免优惠措施,向中国造船厂购买船舶和其他设备”。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高兴地宣布,中国造船厂建造了当年47.3%的各类下水新船,赢得了55.2%的新订单,并持有全球49%的订单,世界前十大造船企业中有六家是中国企业,在世界十八个船级中的十个当中占据主导地位。

法媒指出,这是因为中国政府的补贴、产量大幅增加以及与欧洲工业的合作。而且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厂扬子江船业去年9月与法国海军造船工程公司GTT签署协议使用其技术。一个月后,扬子江船业便签署了两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第一笔订单。

法媒分析指出,欧洲船厂能够在军舰、游艇和邮轮这三个具有高附加值船只的方面抵御中国的竞争。

欧洲造船业担心能源和原材料成本飙升,正在与亚洲形成竞争力差距。不过,欧洲造船厂也拥有自己的优势,即管理复杂项目、先进的技术以及向脱碳转变方面的丰富经验。它们在绿色技术方面也处于有利地位。

(编辑:顾砚)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