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九天编译】中国为保护大气环境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当中选用减排动作的工作进展迅速。
近几个月来,与公立部门合作开发的鼓励个人减排数字应用软件数量激增,目前已经拥有数百万用户。
29岁的上海某互联网公司员工胡琪(音译)每天都在绿喵减排微群管理平台上记录减碳日常,包括共享单车骑行、前往大卖场购物、减少买衣服的数量。这款工具在她每次不开汽车的时候被激活。她用自己的杯子买饮料,5到6公里的行程不再坐出租车甚至地铁而是使用共享单车。在“社区”组织了几次活动之后,她不再在淘宝上冲动购物。
她表示,“现在已经很清楚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而且还收到回赠的礼物。”她的账户显示一年内共减排236公斤二氧化碳,比巴黎到罗马经济舱往返产生的排放量还多一些。这款绿喵减排微群管理平台一年半前发布,现在已经拥有300万名用户。研发这款软件的妙盈科技公司副总裁Jeff Chen表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能已经减少了一万吨。
法媒指出,为了减少个人的碳排放量,最近几个月在中国出现了与公立部门合作开发的多款数字应用程序。减排的动作被实时记录在用户先前同意放弃个人数据的应用程序或微程序中。被避免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直接计算出来并以点的形式记录。用户因此可以获得应当的减价,甚至可以免费获得产品和服务,包括进入旅游景点、获得健身房会员资格以及食品等等。
植树成为保护大气环境日常动作
这种为保护大气环境而不断增加的日常的动作是否会对中国的整体减排产生影响呢?据法媒介绍,中国人平均碳排放量为每年6.7吨,比欧盟居民平均低13%,但在20年内增加了两倍。目前,这些鼓励减排举措仍处于试验阶段,还远未普及到大多数民众。
法媒引述中国碳中和论坛的一份报告披露,直至2022年8月份,已有16个省市与数字部门合作开展了此类试验。中国碳中和论坛是一家汇集了多家学术和政府机构的研究机构。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报告作者吴宏杰介绍,每一款应用程序都拥有数百万用户。蚂蚁森林应用程序设计者称用户人数可能达到了6.5亿人。这是由在线商务平台阿里巴巴承诺根据积极参与者的减排量而进行植树的一项计划,据称六年来共在中国十一个省份植树四亿多棵。
可以通过支付宝进入的减排微软件目前现在浙江省已拥有150万用户。省政府准备在这款软件当中纳入“低碳行为一览表”,针对例如收到包裹或订餐等行为。其目的在于帮助改变消费者的选项。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兼衡量工具负责人黄女士表示,这将“迫使企业”提供低碳产品并提高其透明度。
获得“减排积分”
深圳市政府与网络巨头腾讯合作,于2021年在微信上推出低碳星球微软件,旨在鼓励“中国硅谷”居民减排出行。市民们应邀“养育”自己的虚拟洁净星球,就像人们“饲养”电子虚拟宠物那样。使用非纸质地铁票或者使用共享自行车的居民、尤其是拥有私家车的居民能够获得“减排积分”,有权享受地铁票的折扣。
然而,观察人士提醒这些应用程序可能会产生不切现实的幻想。气候经济研究所所长勒盖表示,虽然他认识到这种方法最终可能会导致人们接受新的、更好的做法,但对回报机制持“谨慎态度”,认为这将取决于作为参考的碳排放水平。例如,自行车能否实现减排,取决于它是替代私家车还是步行。
他认为首先是公共监管和支持政策所产生的洁净效果能够应对紧急的气候问题。而中国实行的碳配额分配制度仅涉及能源生产部门和在2013年至2019年间至少有一年的排放量超过26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公司。
法媒还提供了对上述减排措施的其他保留意见。例如,目前没有涉及航空旅行等具有高碳影响的活动,也没有针对碳排放量最高的人群。而根据国际能源署最近的一项分析,最富有的10%的人群的碳排放量是平均排放量的四倍左右。
这份分析报告的合著者Olivia Chen强调,“为了加强减排政策的作用,需要理解个人的消费习惯,尤其是最富有人群的消费习惯。”
(编辑:顾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