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中国车市打响的“价格战”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攻守道”

【欧洲时报网】中国车市近期掀“降价潮”,且不断有车企前来“参战”,车企让利行为直接影响资本市场。3月14日,A股汽车股早盘大跌但于午盘后止跌拉升;港股汽车股集体走低,长城汽车跌超7%。汽车价格一时间备受关注,“汽车全面降价的时代来了吗”、“超30个汽车品牌花式打价格战”等话题相继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有网友调侃:“我们正在经历汽车行业史上‘最卷’的一段时期。”

“历史最强”政企联合补贴将价格战推向高潮

综合中国新闻周刊、中新财经、成都每日经济新闻、济南海报新闻网报道,3月,湖北省与车企推出堪称“历史最强”的政企联合补贴,补贴主要覆盖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风神、东风日产等东风系品牌。一辆原售价21.19万元的东风雪铁龙C6,政企综合补贴9万元后,仅需12.19万元。

有消费者调侃称,“21万的雪铁龙C6全是问题,12万的C6‘完美无瑕’。在优惠面前,“法国总统座驾”C6法系车配件贵、故障多的问题都不叫事儿。”补贴优惠刺激之下,湖北部分4S店出现了多款车型售罄、断货的情况。有4S店销售人员表示,“雪铁龙C6现在连订单都不接了。别说现车,连展车都没有了。

2023年年初,特斯拉以史上最大规模降价引燃车市价格战。随后,降价潮蔓延至燃油车领域,直至政府补贴加持,湖北C6甩卖式降价,将汽车产业价格战引至高潮。随着吉利、北京汽车的加入,这场由“东风系”引发的车市“补贴大战”愈演愈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前已有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别克、比亚迪在内的汽车品牌近40家采取各种优惠,涉及车型上百款。据了解,品牌官方的活动或地区经销商促销具体形式除直接降价外,也有抵现、保险补贴、金融贴息、赠送选装包等。

不仅是车企,湖北车市的火热,让其他省市也“坐不住”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前,广东、河南、北京、上海、浙江、黑龙江、吉林、山西、云南、海南、贵州、天津等地均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方式也各异,包括延长购车补贴时间、发放消费券或购车补贴、增加购车指标等等。

二手车受冲击

不过,二手车市场却受到了新车降价的冲击。

一位北京二手车商表示,因为新车大幅降价,自己“亏麻了”。本来有客户准备在他这里购买帕萨特与迈腾这样的中级车,受到C6降价的影响,他们决定直接用同样的价格买辆新车,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了。不过他表示,自己并不是市场中“最惨的”。真“欲哭无泪”的是此前收了雪铁龙C6与C3-XR等车型的车商。在降价前,一两年车龄的“准新”C6能卖14万元左右。现在,新车降到了12万元左右,已经比收车的成本还高。

据他透露,目前不少二手车商现在已经暂时不收车了。

这样的行业背景不免引起焦虑情绪。3月10日,汽车整车股票集体跳水,长城汽车跌停、东风汽车跌超7%、江淮汽车跌超6%、长安汽车跌超5%、比亚迪跌超5%;14日A股汽车股早盘再次大跌,同日港股汽车股集体走低,长城汽车跌超7%,小鹏汽车跌超5%,蔚来跌超4%,比亚迪股份跌超3%......

华泰证券在相关研究报告中认为,预计在政策和车企共同推动下,2月起汽车消费有望逐步修复。地方政府补贴政策温和延续,旨在平稳过渡“国补”及购置税减半政策到期后的市场“冷淡期”,将对今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消费形成一定支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也显示,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刺激下,62.3%的经销商对于2023年度的销售目标有所提升。

什么造成了汽车行业“掀桌子”乱象?

“目前有优惠的车型确实很多,但是说白了,真正大幅降价的车型都是销量不佳的冷门车,如果卖得好谁会赔本卖?”有从业近20年的汽车经销商表示:“网络中也存在不少博人眼球的假消息,如十几万买奔驰宝马之类的基本都是假消息。”

上述东风雪铁龙4S店销售同时透露,“12万的C6实际是生产于2021年的库存车,并且需要提供湖北省身份证才可购买。15.89万的C6舒适版生产于2022年,年份相对新一些。”

东风雪铁龙“掀桌子”降价彻底掀起汽车行业“海啸式”降价潮,一大批降价跟随而至。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些产品并非不够好,只是价格不够香。在给出“真香”价格后,这些车型也成为时下明星。与此同时,各品牌优惠力度最大的车型往往数量有限,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营销意图。

“这种‘掀桌子’现象不会长久,预估或持续3-5个月。”长城汽车总裁穆峰表示:“有的企业拿着真金白银掀桌子,有的因为经营出现问题掀桌子,有的为了更好的估值掀桌子。但当库存、估值等恢复正常,就不会再这样了。”

“事实上,此前有企业为了销量而压库存,大量的库存或是此次价格战的原因之一”。穆峰并未明确表态长城汽车是否会参与价格战,而是委婉表达:“长城汽车有条件对整车和零部件利润进行合并,有在‘掀桌子’的市场中竞争的底气。长城汽车会在新能源产品上给出最贴近市场竞争的价格。”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42.1%的经销商销售目标完成率在70%以下。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中,经销商从厂家买到的车中,有30%成为了库存车。今年1-2月,燃油车的总销量又萎缩了30%,导致一部分经销商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有经销商表示,今年以来的厂家的降价行为多数是由厂家补贴降价金额,经销商利益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因此,这一轮由厂家及地方政府主导给予补贴的降价,一定程度对崩溃边缘的经销商,带来一丝喘息的机会。

此外,另一个引起“踩踏式”降价的原因则是排放标准的切换。在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汽车产业内出现的大甩卖现象与国六B车型清库存关系密切。乘联会预计,随着国六B标准执行日期逼近,车企将会逐步加速老车型清库,价格也将松动。

根据规定,国六标准的实施分为A、B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年7月1日起,不能销售、注册、上牌低于国六A标准的汽车。第二阶段从2023年7月1日起,不能销售、注册、上牌低于国六B标准的汽车。而在此之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跨过国六A,于2019年提前实施国六B标准。业内人士预计,今年7月1日之前的3-6月,车企和经销商的价格战只会愈演愈烈,老款燃油车因清库存售价可能会进一步下探,同时,在老款燃油车的裹挟下,其他燃油车、新能源车也无法幸免,在存量市场的争夺上只能正面迎战。

特斯拉推倒首张多米诺骨牌

如果说C6“掀桌子”降价将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推至高潮,那么最先煽动蝴蝶翅膀的则是特斯拉的降价。

在2022年年末进行了几次小规模降价后,2023年1月6日,特斯拉国产车型Model3、Model Y迎来史上最大幅度降价。降幅最大的是Model Y长续航版本,彼时的降价幅度高达4.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拿来降价的Model Y车型并非冷门车,而是其目前的销量担纲,仅这一款车型在2022年的交付量就已经超过了45万辆。

谈及特斯拉降价的原因,特斯拉北京区总经理陶琪表示:“基于成本定价”。陶琪表示,一款产品价格的调整,实际是企业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成本变化上的一个预测。“我们的价格制定跟传统车企是有差别的,我们在2013年进入这个国家的时候,就是一个公正透明的定价,美元的车价直接乘以汇率加运输费,这是当年进口车的定价。今天的国产车辆,我们依旧是基于成本定价,因为我们看重的是公平和透明。”

特斯拉调低价格后,问界、小鹏随即降价,随后比亚迪秦PLUS DM-i新款价格定在10万元以下起售,轿车“销冠”轩逸跟进促销,接着丰田bZ4X一降再降,广汽埃安、沃尔沃、五菱、上汽飞凡、哪吒、极氪等新能源车型继续接棒降价。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大幅降价后依旧是盈利的。

然而,降价4.8万元的Model Y并非特斯拉抢夺市场的终极利器,3月7日,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在与摩根士丹利的会议上表示,特斯拉有明确的计划,准备交付一款制造成本仅为Model3轿车一半的小型汽车。这意味着,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于市场的抢夺速度仍在加快。

新能源车降价心态与燃油车不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国内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56万辆,同比下降24.8%。比亚迪是前两个月国内汽车销量前十中唯一正增长企业。与之相对应,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80.1万辆,同比增长32.2%。在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两大市场一降一升之间,为身处其中的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同样是降价,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心态及立场截然不同。比如,不久前的特斯拉投资者日上,更多成本削减的信息被释放出来,下一代特斯拉产品的成本与能耗,将在现有基础上再降50%。马斯克表示:“任何车企都无法挑战。”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位主力,比亚迪凭借自身的供应链布局,更是摩拳擦掌,9.98万元起的秦PLUS DM-i只是在投石问路,接下来的动作会更加大开大合。此外,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下滑,也给了新能源车企更多的降价底气。

燃油车方面,则基本是属于“割肉”卖车,根据最新终端销量数据统计,2月份乘用车市场终端销售122.9万辆,同比上涨10.2%,新能源车占比接近32%,相比同期份额提升10%。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3月份传统燃油车价格集体跳水,市场份额加速流失,叠加库存积压,许多车企只能加入这场价格战。按照当前消费者的心态,同样的预算下,电动车的性能和驾乘体验就是比燃油车好,使用成本更低。此番降价的影响深远,必然会拉低未来费者对燃油车的价格期望值。

在此之前,燃油车市场的价格调整多发生在经销商层面,厂家很少会如此大规模地下调售价。尽管如今一些车型下调售价后与经销商层面此前给到的优惠幅度相差不大,但还是成为汽车行业标志性事件。毕竟从此之后,以C6为代表的合资品牌B级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位再也回不到20万了,伴随主战场的失守,合资品牌的光环正在消退。而在多数品牌都未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场价格整顿也正在蔓延,在此过程中,一些弱势品牌也会随之加速倒下。

分析:新能源称将成市场主引擎

“叠加厂家与经销商的部分车型清库压力,今年上半年的价格战将对产业链的销量节奏,利润释放节奏产生较大扰动。”申万宏源证券方面预计,乐观情况下5月前后可能就会结束这场油车价格战;悲观情况下也不会晚于6月底;但中长期来看,油车、电车之间短兵相接不可避免,将会是一场持久战。

分析指出,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下一步将重点扩大消费,首先要稳住新能源汽车大宗消费。”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31.6%,燃油车仍占市场主流,但新能源汽车被放在稳定车市、扩大消费的首要位置,表明中国汽车已踏上转型之路,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增长的主引擎,也是产业链升级、汽车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燃油车份额持续萎缩,这样的趋势或许已不可逆转。

(编辑:李璟桐)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