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特派记者秋狸3月5日报道】北京时间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如期开启。依照惯例公布的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依旧是海内外瞩目的焦点。
本届政府的最后一份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和过去5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外界普遍关注的中国未来一年经济增长目标“靴子落地”——报告将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期随着疫情措施松绑,经济活动回暖,加之中国央行、财政部等多个机构部门陆续发声,公布了从刺激消费举措到持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等多项决策,各项信号都显示,“拼经济”将是中国政府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多个国际机构也发布乐观预测,数字均落到5%-5.5%之间,法国兴业银行甚至预估,中国今年经济成长可达5.8%。
最终,中国官方将这一数据定为5%左右。落于外界预测区间低端,不仅低于去年设定的5.5%的GDP增长目标,也属于近20年的最低水平。
如何评价这个目标?专家认为,该目标为接下来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留有余地,增速目标大概率能实现。
香港中通社援引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的评价指,5%这一目标考虑到了2022年低基数为精确制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带来的难度,考虑到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经济潜在产出增速提出的要求,也考虑到了促进经济运行加快回归合理区间、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将今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利于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美国《华尔街日报》撰文称,有迹象显示,中国自持续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以来,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已出现稳健复苏,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活动的衡量指标均出现强劲反弹。
日本庆应大学政策管理学部教授白井小百合在《日本经济新闻》上发表评论认为,考虑到中国企业的经济状况从1月份开始迅速好转,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关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居民消费也有所恢复,因此中国在今年有望实现这一目标。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5%左右这一增长目标与分析师们的预测大致一致,显示出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希望恢复投资者们的信心,“当前,中国经济正表现出逐渐恢复的迹象。”
彭博社认为,这是一个适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外界对中国重新开放将提振国内经济增长和投资者信心抱有很高期望。
但中国仍面临内外挑战。今日公布的报告也提到,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政府换届之年,这也是李克强任内发表的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在将近1个小时的报告中精神饱满,语气流畅而稳重。在做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缓解中小微企业困难等表态时,他的发言不时被台下的掌声打断。当他宣读完报告,全场掌声更是持续超过半分钟。
去年两会闭幕后,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这样评价本届政府:“我们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行不避险,尽了最大努力。”在今天的会议上,他又做出了“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的稳经济承诺。
(编辑:皋离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