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作为2023年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开年大戏,原创芭蕾舞剧《红楼梦》将于2月10日至18日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
芭蕾舞剧《红楼梦》即将迎来首演,演员们正在紧张排练。(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官网百度官方号)
据《北京日报》官网百度官方号介绍,把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搬上舞台,对于任何艺术门类来说都是挑战,也具有极强的艺术吸引力。2月2日,中央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红楼梦》首度举行媒体探班,邱芸庭、孙瑞辰、黎文韬、徐琰、方梦颖、陈铸明等中芭演员将化身大观园中的经典人物,用芭蕾的肢体语汇演绎镜花水月的传奇。
中央芭蕾舞团演员邱芸庭(饰林黛玉)和黎文韬(饰贾宝玉)排练双人舞。(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芭蕾舞剧《红楼梦》历时三年筹备,由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冯英担任总策划、制作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纲作曲,著名编导佟睿睿任总编导,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编剧。创作上,该剧没有以线性叙事视角展开,而是将观众带入宝玉的心灵世界,在时空轮转中体味宝黛间的真挚爱情。饱经世事变幻的宝玉,也象征着对人间之情、生命之爱的思索和追问。
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张艺在排练现场。(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目前,该剧正处于紧张排练阶段中,探班首次公开了“荣国府”与“读西厢”两个片段。“荣国府”展示了大家庭的场面,排练厅虽无实景和道具,但从中芭演员们群舞的充沛表现力可以想象,故事中这一场面十分盛大。“读西厢”则是《红楼梦》的经典场景,是众多同名影视剧、舞台剧改编中浓墨重彩呈现的场景,排练厅中,邱芸庭饰演的黛玉与黎文韬饰演的宝玉手捧《西厢》,翩然起舞,舒展的肢体极具美感,多个托举的动作也象征着宝黛感情的升温。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看后感慨,《红楼梦》的芭蕾改编非常贴切,“相信这部作品的上演会为《红楼梦》的传播作出很大贡献。”
中央芭蕾舞团演员邱芸庭(饰林黛玉)和黎文韬(饰贾宝玉)排练双人舞。(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新网报道,全剧音乐出自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钢之手。他为芭蕾舞剧《红楼梦》创作了兼具舞蹈韵律与人物塑造的音乐框架,将其定位为“一部具有中国古典式的浪漫主义的舞剧音乐”。
原创芭蕾舞剧《红楼梦》排练现场。(图片来源:中新网)
叶小钢为该剧创作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旋律,但作品在配器中并没有加入民族乐器,而是完全用西洋化的乐队来表现中国色彩,这也是挑战之一。届时跳跃张扬的“贾宝玉”、外柔内刚的“林黛玉”、亲切包容的“贾母”等,都将通过不同音乐主题呈现于舞台之上。
该剧作曲叶小纲在排练现场。(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据北京《新京报》百度官方号了解,《红楼梦》是影响深远、享誉中外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如何以芭蕾艺术的独特唯美语汇来展现在舞台之上,这是令所有创作者和全体中芭演职员们最为兴奋且期待的挑战。
探班舞剧《红楼梦》。(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百度官方号)
在总编导佟睿睿看来,“芭蕾舞剧《红楼梦》最大的挑战是寻找芭蕾语汇、传统文化和名著文学性的契口。通过这个契口,将多种元素自然融合,并进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语言和舞蹈语汇。让芭蕾向上和直立的特色,与中国舞那种一呼一吸之间的美感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因此作品既要在芭蕾舞上做文章,也要在中国味道和中国语汇上花工夫,为此主创团队采用了抽离——进入——再抽离的叙述方式,让芭蕾在情感、情绪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既富有西方芭蕾色彩又兼具中国意韵审美。
2月2日,演员排练芭蕾舞剧《红楼梦》。(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舞美呈现上,该剧同样特别值得关注。舞美设计刘杏林介绍,“《红楼梦》的主体舞台结构来自‘雪’的意象,悬置在舞台上的白色‘雪墙’在前后纵向移动或360度旋转中,与背面斑驳的金红色交替变幻,成为不断铺陈种种视觉元素的底图和演员出没的飘忽不定的世界。”
2月2日,在芭蕾舞剧《红楼梦》中饰演贾宝玉的演员黎文韬(右)、饰演林黛玉的演员邱芸庭在排练。(图片来源:新华社)

2月2日,演员排练芭蕾舞剧《红楼梦》。(图片来源:新华社)

2月2日,演员排练芭蕾舞剧《红楼梦》。(图片来源:新华社)

2月2日,在芭蕾舞剧《红楼梦》中饰演贾宝玉的演员黎文韬(下)、饰演林黛玉的演员邱芸庭在排练。(图片来源:新华社)
(编辑:彦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