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中国国家霹雳舞队选拔赛8日在国家极限运动溧水训练基地结束,8名选手从比赛中脱颖而出,组成首支正式的霹雳舞中国国家队。而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之一,就是2024年法国巴黎奥运会。其实,霹雳舞这种舞蹈运动曾在上世纪风靡中国各地,它的独特魅力如今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的钟情。
首支霹雳舞国家队名单出炉 队员皆是高手
经历了两场比赛,中国国家霹雳舞队选拔赛8日最终选出了8名选手(4男4女)。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人民网报道,首场选拔赛已于2022年12月下旬在上海举行。根据赛制,上一场比赛中的男、女组前八名将参加第二场选拔赛,通过组内大循环赛获得相应积分,最终综合两场选拔赛积分结果,男、女组前4名(正编3人,替补1人)正式组成中国国家霹雳舞队。
据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中国选手参加国际赛事,多采用集训队或外赛外训队的名称,此次组建的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霹雳舞队。
经过激烈角逐,男子组方面,商小宇、亓祥宇、张鑫杰、于子昂排名前四,成为国家队男队队员。女子组方面,刘清漪、曾莹莹、郑子妍、彭莹成功入选。
这8名队员中,商小宇、亓祥宇、刘清漪和曾莹莹曾于2022年跟随国家霹雳舞外赛外训队在欧洲进行了数月集训和比赛。刘清漪还在2022年10月的韩国世锦赛上摘得一银。
对这支新成立的国家队来说,今年最重要的任务将是9月在比利时举行的世锦赛以及随后的亚运会,这两场赛事的冠军将直接获得2024巴黎奥运会资格。
作为奥运会新增项目,巴黎奥运会霹雳舞项目分为男、女组别,各有16个参赛名额。
“今年的世锦赛和亚运会是直通赛,中国选手特别是女子选手,目标是力争在这两个比赛中拿到一个直通名额。”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尹国臣说。
他介绍:“还有积分赛,其中第一个积分赛2月就要在日本举行,我们现在是4男4女,按照国际规则,每场比赛只能有3男3女参加,所以我们的4名队员是3名正选、1名替补。”
尹国臣表示,为了形成队内竞争,每一站积分赛后,最后一名选手如果没有进入16强,将被替补选手轮换掉,“我们以此来促进队员们不断刻苦训练、不断突破,实现自己的奥运(参赛)目标”。
Z世代:霹雳舞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国家霹雳舞队顺利“成团”似乎是霹雳舞在中国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霹雳舞如今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其中不乏“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和“AA世代”(2010年后出生)的年轻选手。
“练舞多久了?”综合新华社、《重庆晨报》、上海澎湃新闻报道,当你问9岁的李勇秋这个问题,他会抬着头反问你“你是说真正学吗?”
在李勇秋的概念里,“真正学”就是天天练舞。目前,他的生活就是天天练舞。
他所在的重庆市社体中心与沙坪坝区体育局共建重庆市霹雳舞队目前有不少“Z世代”“AA世代”的年轻选手,9到13岁的小队员有12名。
李勇秋是队上年龄最小的选手之一,瘦瘦的,留着一头小卷发,风车和托马斯是他的特长。接触舞蹈两年的他,通过选拔进入重庆市霹雳舞队,面对集训,他表示一点都不累,“我觉得自己很帅。”
重庆市霹雳舞队的目标是备战2025第十五届全运会,不过对于9岁的李勇秋而言,比赛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是一个全国比赛,拿到好成绩就可以进国家队!我想进国家队,进了国家队就说明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
而作为国家队一员的刘清漪,小小年纪就已经拿下两个世界级赛事的冠军,刚满17岁的她可以算是横空出世的一股“小旋风”。
过去三个多月,她与四位队友前往海外,一边训练一边参赛,与全球霹雳舞者过招。许多她曾仰望的高手,变成了同场竞技的对手与伙伴。在此期间拿下两个世界冠军的她,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对霹雳舞的边界与深度有了更多探索。一幅新奇而五光十色的图景,在她面前徐徐展开。
过去这一年,刘清漪不断学习、体会霹雳舞的文化理念,理解其中的“peace and love(爱与和平)”精神,并汲取生活中的灵感,构筑着一个足以让她沉浸其中的舞蹈世界。
“霹雳舞对于我来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通过跳舞成长了很多,也理解到了很多。它太深奥了,需要我不断地去探索,(这)也激励了我的生活……通过舞蹈上不断进步,自己也会不断成熟。”她说。
在上海,13岁的赵子彧已经练习了将近5年街舞,并且参加过中国街舞联赛这样的全国性赛事。去年12月,他又参与了上海市运会的霹雳舞项目。
“比赛跳好了,我就更有机会进入上海市的街舞队,那样的话,我就有资格参加更大的比赛,然后才有机会进入国家队。”赵子彧说。
不过遗憾的是,赵子彧未能赢得冠军,但是他在比赛中的一系列动作和技巧,还是赢得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认可。
当谈起自己的未来,赵子彧展现出了一种与年龄有些不相称的成熟,“我喜欢霹雳舞,我希望一直跳下去,然后有机会争取参加2028年的奥运会,为国争光。”他说。
年轻人爱跳的霹雳舞并不“年轻”
如今吸引无数中国年轻人的霹雳舞,其实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纽约布朗克斯区街头,是街舞的一种,快速移动脚步、倒立定格、高难度旋转……这些典型动作使霹雳舞独具色彩。
《国家人文历史》报道,霹雳舞风靡中国的时间则稍晚一些——这是由一部电影引发的热潮。1984年,美国的米高梅公司拍了一部歌舞电影叫《Breakin'》。1987年引进中国后,翻译成了《霹雳舞》。不得不说,用“霹雳”用来形容片中自由奔放、热烈动感的舞蹈,相当的巧妙——这种前所未有的娱乐方式,给时人带来的巨大冲击,丝毫不亚于“强烈雷电”。
影片播出后,各地街头出现了许多头扎花布、脚蹬回力球鞋的“马达”和“旋风”(《霹雳舞》中的两位主角)。年轻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会突然“抽风”,一会“传电”、一会“擦玻璃”,一会又走起了“太空步”,彼时的中国演员孙红雷就被称为“东北舞王”。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霹雳舞”和如今新增的“霹雳舞”项目之间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
新增的“霹雳舞”其实是“Breaking”。这种舞蹈大量吸收了来源于Capoeira(巴西战舞)、体操、中国武术等不同体育及艺术形式的元素,动作基本可以分为摇滚步(Toprock)、腿部动作(Footwork)、整体移动(Power-move)、空中定格(Freeze)和翻滚(Flip)五类。由于其中许多都属于“地板动作”,也就是需要贴地完成的动作,如倒立、头转、手转等,所以“Breaking”有时也被称为“地板舞”。高难度动作,也造就了“Breaking”极强的竞技性和清晰的完成度标准——所以才能够战胜拉丁等舞种,率先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而《霹雳舞》其实是“Break Dance”,涉及到“Breaking”“Locking”(锁舞)以及“Poping”(机械舞)等各种古早舞蹈元素的混用。比如当时把锁舞的动作“point”叫做“霹雳指”;把机械舞的动作“wave”叫做“电流”、滑步叫做“太空步”;把地板舞的一些动作叫做“劈叉”或者“弹簧腿”……
发掘更多霹雳舞后备人才
不过随着2020年,霹雳舞被确定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它又占据了中国大众的视野。
综合中新社、山东《齐鲁晚报》报道,巴黎奥组委主席托尼·埃斯坦盖曾言“希望举办一届独具创新、更接近年轻群体、更有都市气息、更能走向场外的奥运会”。霹雳舞作为街头文化的代表盛行世界,而其动作既有难度,又可标准化计分,具备与奥运接轨的条件。
兼具竞技性与艺术性,引领时尚潮流,越来越多的人看见霹雳舞的闪亮。
例如,中国高校正逐步将霹雳舞纳入教育体系,北京体育大学已于2020年开始设立霹雳舞实验班,面向全国招生。霹雳舞进入高校,不仅能带动科学训练、运动康复等霹雳舞相关研究,也为增加练舞者基数提供了契机。爱好者不必踌躇于兴趣和从业的二元对立,顾此失彼,霹雳舞运动员、教练员、高校教师等职业,都可成为未来发展选择。
作为体育竞技运动的展示平台,同时也是上海体育后备人才竞赛选拔的重要舞台,上海则通过将霹雳舞纳入市运会赛事整体规划,发掘更多霹雳舞的后备力量。
“随着霹雳舞项目纳入奥运会、全运会等高规格赛事,社会各界对霹雳舞项目愈发关注,我们对霹雳舞后备人才的培养也倍加重视。”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副主席陈一平说。
陈一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竞赛平台推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然后通过竞技水平的提高去普及霹雳舞。当越来越多青少年愿意投身到霹雳舞中,再通过这种普及去推动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山东省街舞协会会长徐化楠则表示,“中国的街舞教育培训行业,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不可思议。现在中国拥有近300万街舞教培从业者,他们接近辐射千万少年儿童的街舞教学。中国真的有一批好老师,能塌下心来叫孩子们跳舞。”他介绍,等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举办的时候,这一批的孩子成长起来,霹雳舞将成为中国优势项目,有望冲击奥运会奖牌。
(编辑:李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