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阅读古代诗词,就像借助书页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透过隽永的诗句看去,古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仿佛永远生动鲜明。阅读者们也时常会惊讶地发现,即使历经千年,现代人和古人的生活也经常能够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同频共振,那些能够引发同样共鸣的感情,即使穿越“诗”空,也栩栩如生。
【欧洲时报秋狸报道】对于不少人来说,新年可以不放鞭炮,但年终总结却是少不了的仪式。无论前一年定下的目标是否实现,讲求仪式感的中国人都会趁机写下踌躇满志的新年计划,给自己一个崭新的开始。这时,“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诗总会成为许多人自我激励以及勉励别人的选择。其实,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这句名句的原意,可能与人们想象中并不相同。
古人:把酒言欢里的及时行乐
提起“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诗,人们往往会把它与学校联系起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或者长辈用这样一句话来勉励年轻人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奋发上进。而每每听到类似鼓励,人们心中也会生发出无限昂扬的激情,不再沉湎过去,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
不过,这句诗原来的意思可不是激励人们努力奋进。这句诗出自魏晋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一》,全文是“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今年流行的“围炉煮茶”社交方式。(图片来源:新华社)
写此诗时,陶渊明约50岁左右,由于不愿与统治阶层同流合污,已归隐山林8年。虽然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由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的生活却并不富裕,甚至可以用穷困潦倒来形容。
得知这一背景,我们便知道,陶渊明确实不太可能突然劝人珍惜时光以奋斗出一片天地。这最后四句诗的本意,其实是鼓励大家活在当下,及时行乐。既然社会环境有时不如意,此刻的欢乐是那么难得,那么就应该抓住眼前的机会,与邻里亲朋好好享受一番。
于是,一年到头,古人也喜欢围在桌边,吐槽过去的不如意,也回味拥有过的快乐。
现代人:网络流行词背后的努力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诗如今的使用场景几乎完全改变,主要用于勉励年轻人珍惜时间,努力上进。实际上,在快节奏的当下,越来越多现代人奉行的,是这句诗句的古今含义“二合一”:既要及时行乐,也要努力上进。
回望2022年,虽然疫情尚未结束,但多姿多彩的生活并没有停摆。《2022年小红书生活趋势报告》总结道:今年年初,年轻人用空气炸锅炸万物;年中,人人都变身刘畊宏女孩/男孩,飞盘、骑行、露营持续出圈,“轻户外”成为潮流;夏天,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兴趣副业”,“后备箱摆摊”蔚然成风;秋天,“围炉煮茶”成社交新宠,马面裙等传统服饰开始进入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冬天,从年初冬奥会开始的冰雪热潮温度不降,“冷冰雪”成了“热运动”……
飞盘、骑行、露营等“轻户外”成为2022年潮流。(图片来源:新华社)
网络世界的流行词也瞬息万变,鲜明体现着这一年社会热点的变迁:从春晚夺睛的“青绿腰”到万人排队的“冰墩墩”;从每个小学生都会唱的《孤勇者》到全网分享经验的“雪糕刺客”;从帮助很多人减肥的“科技与狠活”到治愈了全网精神内耗的“二舅”……
不断更迭的流行词背后是社会事件的变迁,也是人们积极生活与创造力的投影。即使生活并不永远在计划内进行,人们依然积极努力投入到真实鲜活的活动中。让我们体悟靖节先生“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精神,积极投入,享受生活。今年如此,明年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编辑:皋离秋 美术编辑:南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