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西媒:中国“智轨列车”全球领先

【欧洲时报唐奕奕编译】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utonomous rail Rapid Transit,缩写为ART,以下简称为“智轨”)开始投入运营。西班牙发动机领域的专业网站Motorpasion对智轨在中国的运营情况进行了报道,并指出,虽然在欧美国家都有类似的公共交通,但在该领域,中国走在全世界的前列。智轨在中国多座城市投入运营的经验会成为全世界各国研究的资料,从而推动该领域在全球更好地发展。

Motorpasion网站报道,12月16日上午,陕西省咸阳市举行了新的智轨试运仪式,12月19日智轨正式载客运营。智轨由三节车厢组成,总长32米,可容纳约300名乘客。如有需要,可变身为五节编制,最多可运送500人。

智轨类似于有轨电车,但它不需要轨道或额外的基础设施。这是由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可以在虚拟轨道对电车进行控制。这是一款在公路路面行驶的大众运输。已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运营。目前在湖南省株洲市、江西省永修县、四川省宜宾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等城市已投入使用了智轨线路。

智轨在中文里有“智能列车”的意思。它不在轨道上行驶,而是在公路上行驶。由于配备了光学传感器,所以可以读取标记其路线的线条。还可实现与城市交通信号实时联动,一次充电可运行70公里以上,且爬坡能力比较强。由于智轨不需要安装铁轨等额外的基础设施,因此投入成本较少。

2017年6月2日,智轨在中国株洲首次亮相。目前,在多座城市发展运行良好。事实上,在欧洲或北美的一些国家,也有在地面上沿着专用车道运行公交运输线路的想法。比如澳大利亚、英国、法国。2008年,在西班牙的卡斯特利翁省,建设了西班牙首条Optiguide系统的无轨电车,线路全长8公里,最高运行速度70公里/时,驾驶员也可以手动控制车辆方向。

不少专业人士指出,智轨有很多优势,比如它不依赖钢轨行驶,建设周期仅需一年,就能快速投入使用。而且,它零排放、无污染,支持多种供电方式。但也存在缺陷,比如智轨同汽车争夺路权的问题。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在这方面的运行经验是最多的。在中国多座城市运营的智轨都会成为各国的研究资料,从而带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

(编辑:申忻)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