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九天、季欧哲编译】中国当局对新冠疫情的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允许民众今后居家隔离,并希望结束常规检测。连日来,中国多地加速调整了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放宽相关疫情管制。欧媒本周对此给予关注,认为此次疫情管理改革“彻底也面临风险”。
法媒:卫生部门宣布全面放宽限制
《回声报》的报道披露,中国卫生部门日前宣布全面放宽限制,放弃极其严格的措施。如果公告真的见效,将是中国在新冠疫情管理方面做出的一次彻底改变。法媒认为此项改革也面临管控措施放开后大面积感染的冒险。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的最重大的变化当中,将“普遍”允许无症状病例和轻症病例居家隔离,而不再采取三年来一直奉行的集中隔离措施。另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是,中国将减少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率。核酸检测是几个月来当局控制疫情的绝对武器。到目前为止,居民被要求每周进行数次核酸检测,才能够出入公共场所。
在中国各地,无论出发前所在城市是否已经要求进行检测,前往火车站或是机场的旅客,在抵达后都必须进行核酸检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警告说,现在可以跨省旅行,而无需出示48小时内的阴性检测结果,而且抵达时也不需要进行检测。法媒指出,大部分情况下由地方政府承担这种大规模的检测行动。这对于一个拥有14 亿人口的国家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
在宣布的其他措施当中还包括加快为老年人接种疫苗、对楼层和居民楼而不是整个住宅区或社区进行封锁 没有发生疫情的学校重新开放。
最近几天,中国多个城市和省份均宣布放宽限制措施,此次全国性放宽限制措施是健康卫生委员会于11月11日提出20项放宽措施以来所宣布的最重大内容。地方政府将如何实施这些措施还有待观察。上个月,由于感染病例数量增加,地方政府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不执行中央宣布的这些放松措施,也有些城市反而决定收紧限制。
法媒指出,评判地方官员的标准仍然是他们在当地控制疫情的能力,他们对于中央指示往往束手无策。大多数大城市的控制措施仍然非常严格,比如抵达上海的人员被禁止进入公共场所五天时间。中国的一些村庄继续实行自我封村。
法媒指出,三年来所奉行的严格的疫情管控政策令大众感到窒息,导致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因此加速了中央决定逐步退出这一战略。然而,这一根本性的改变并非没有风险,而疫苗的接种、尤其是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仍然是成功结束新冠零感染政策的关键因素。80岁以上的人群尽管非常容易感染重症,但是疫苗接种率远低于一般人群,其中只有40%打了第二针。
根据咨询公司Wigram Capital Advisors的预测,取消限制措施有可能引发史无前例的新冠感染“冬季浪潮”, 使中国的医疗保健系统很快不堪重负。这家咨询公司在大流行期间为亚洲各国政府提供了模型。英国《金融时报》透露,在中央继续取消严格控制措施的情况下,未来几个月会有100万中国人面临死于新冠的风险。到3月中旬,每日死亡人数可能达到两万人。重症监护病房的需求将在3月底达到峰值,达到容量的10倍,每日住院人数将达到7万人。农历新年假期可能会加剧冬季的浪潮。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年度人口迁移时期,将成为病毒超级传播的一个因素。
英媒:中国多地优化防疫措施
连日来,中国多地加速调整对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北京为例指出,在感染率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如今在北京搭乘公共交通已不再需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酒吧和餐馆(堂食)逐步重新开放;且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感染后可在家隔离。自12月6日起,进入商超、商务楼宇及各类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据《金融时报》报道,在对防疫措施松绑之际,金融市场对中国重新开放的前景普遍感到乐观。12月5日,人民币出现反弹,兑美元汇率升至12周高点,达到1美元兑6.9629元人民币;同日,中国股市亦出现大涨,香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大涨5.1%,沪深 300指数上涨2%。
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将中国的股票评级上调至“增持”。市场信心源自有进一步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可能会比预期更快地放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在大宗商品市场,由于中国需求增加的前景,石油价格上涨,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 0.4%,报每桶85.92美元。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2月5日报告称,前一天的新增确诊病例超过3万例,低于上周早些时候约3.6万例的峰值,大多数新增病例为无症状。上海和深圳则宣布,通勤者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将不再需要提供PCR检测结果。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在12月5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多重积极进展,以及重新开放的明确道路,使我们有理由将仓位提升。”除了近期中国加快松绑新冠肺炎防疫政策,分析师还指出,北京方面采取一系列确保停滞楼盘恢复施工的政策,使得中国房地产市场企稳;同时也有迹象表明,自2021年开始对科技企业的管控可能即将结束。
但分析师也补充说,“道路将是坎坷的”,因为市场将继续面临对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美国两党所展开的一系列政治竞选活动可能会使中美关系再度紧张。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也指出,在经历了三年的新冠清零政策之后,中国重新开放的道路“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她认为,防疫的基本政策在近期大致将保持下去,然后在(明年)4月重新开放。她说,“这样可为医疗准备工作留出时间,将有助于大大改善健康状况,而明年的经济成本只会怒适度增加。”
12月7日,中国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防疫“新 十条”),要求从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优化调整隔离方式、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等十方面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编辑:申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