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小茶叶大乾坤 以茶为媒助推乡村振兴

【欧洲时报网】茶叶虽小,却大有乾坤。在中国,南北方多地水土均可种植茶,多地以茶为媒,大力发展茶产业、茶旅融合等方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六堡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苍梧县在不断扩大六堡茶种植面积的同时,持续加大六堡茶品牌创建力度。图为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八集茶园。(图片来源: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综编自新华社)

目前,全县六堡茶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是群众增收致富、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图为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村民在炒茶。

2011年,吴中区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由此,碧螺春茶成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双遗”农业品。(图片来源:中新社)

不同于别处漫山遍野清一色茶树的种植方式,苏州人将碧螺春茶树与枇杷、杨梅等果树交叉种植,使茶叶天然地带有一丝水果的清甜与芬芳。(图片来源:中新社)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开发了碧螺春主题的旅游线路,通过农旅相结合的方式推广碧螺春茶文化。(图片来源:中新社)

立秋过后,湖北省宣恩县的茶农抢抓农时,采摘秋茶供应市场,确保稳产增收。图为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石马村的茶农在采秋茶。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将茶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用资金、政策、项目、技术等多种方式支持茶产业发展。图为在日照市岚山区浏园生态茶园,茶农们在采茶。

如今,茶产业已成为岚山区主要农业特色产业,全区茶园总面积达16.2万亩,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8.8亿元,成为百姓富、产业兴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日照市岚山区浏园生态茶园,茶农们在采茶。

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是传统的茶业产区。近年来,当地立足资源禀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户参与、共建共享”的思路,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图为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村民在茶园里采摘春茶。

目前,全县茶园总规模已达20余万亩,茶产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基本实现“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的目标。图为平利县长安镇茶业创业者在直播间介绍品赏新茶知识。新茶旺季,日销售额达3万余元。

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位于大别山深处,是名茶六安瓜片的主产区。近年来,大湾村积极推动茶旅融合产业发展,打造优质茶园,引入集茶叶采摘、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茶厂,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图为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生态茶园。

位于太行山腹地的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赵庄乡桐花村东篱茶园,茶农曲保民夫妇2012年将茶树从南方移植到桐花村,目前已培育有绿茶、白茶、红茶等多个品种,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图为茶农在东篱茶园内制茶。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依托当地海拔高、纬度低、日照长等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种植,通过“党建引领+社企合作+农旅融合”的模式,不断改良品种、扩建基地、培育茶企,积极引导村民参与茶产业发展,着力解决茶叶加工、产品销售、品牌打造等问题。图为村民在丹寨县龙泉镇马寨茶园采茶。

截至目前,丹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2.19万亩,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图为工人在丹寨县华阳制茶厂摊晾茶青。

(编辑:青川)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