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中国电视-《拿手好戏》:戏韵悠长,华彩亮相

10集沉浸式戏曲研学文化节目《拿手好戏》正在热播!节目中王珮瑜、何赛飞、小香玉、吴琼等代表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的名角翘楚担任戏社社长,带领中国青年戏曲爱好者展开戏曲研学。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主创团队,听听他们幕后的故事。

中国戏曲有着活态传承的显著特性,手眼身法的口传心授都是几百年来延续下来的规矩;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是戏曲赖以发生、发展的土壤,正是这一土壤造就了戏曲“一体而万殊”的形态与风格,赋予了戏曲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主创团队解构了中国戏曲具有代表性的京剧、崑曲、越剧、豫剧、黄梅戏、秦腔六大剧种,根据每个剧种的艺术特点、历史典故、程式表演、名角传奇、经典唱段等多角度切入,用镜头语言呈现典型地域特点的中式环境氛围,通过每一位研学者的学习、练功和表演的真实成长线,让观众体会到这门古老艺术里蕴含着的东方美学、中华美德与中国智慧。


      渊源——扎根中国戏曲文化


(总导演董艺)

主创团队从2014年就开始尝试做传统戏曲年轻态、时尚化表达的创新节目,近十年来先后创作出了《上线吧!华彩少年》《2022春节戏曲晚会》等一系列深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大型创新季播节目及大型晚会。

总导演董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与中国年轻人产生共情、共鸣的融合点。因此在内容设计上,节目组采用了戏曲、戏剧舞台上诸多经典作品都会表达的“相遇”“抉择”“再会”作为学员们三次进阶式研学的主题,她希望观看这档节目的海外年轻人,也能看懂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故事。


      表达——东西方文化完美交融


在戏曲专家、策划人池浚看来,节目的入口是研习,出口是创演。在唱念做打的真实学习场景中,演员歌手从入门到得窥戏曲艺术的精华,观众仿佛和这些原本外行的演员们一道,感受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

(戏曲专家、节目策划池浚)

池浚提到,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在选择戏曲剧目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普世价值的呈现。比如爱情,针对这一跨越语言、地域等隔阂的人类永恒主题,节目就选用了在世界范围内知名度较高的中国四大名著的《红楼梦》,其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节目运用影视化的创作手段,将宝玉、黛玉、宝钗的故事拆解新编,展现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主题,呈现东西方文化中共有的情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连接。


      科技——沉浸式感受戏曲极致之美


(副总导演周聪)

(副总导演潘宁)

副总导演周聪、潘宁分享,戏曲本身就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在视觉呈现上,节目组利用XR虚拟拍摄与真人实景交互的方式打造出《拿手好戏》的虚拟数字藏馆空间,此外,不止一处用到了CG特效视觉包装,在节目中创演的《四郎探母》片段中,可以看到字幕与人物一同出现,看似简单却内含玄妙,字幕的排版、出现等都与人物动势相关。


      戏曲初相识,青年入戏社


中国戏曲文化历久弥新,折扇一开,大幕拉起,跟随本期《中国电视》,一起在《拿手好戏》中看看中国青年演员们初入戏社发生的有趣故事吧!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些青年演员们大多是跨界参加,他们原本是在演戏、唱歌等领域发光发热,对于戏剧梨园大多还是“小白”水平,因此来到《拿手好戏》也是全新挑战。初入戏社,“新生们”就被五花八门的戏剧形式所吸引:京剧《淮河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女驸马》、豫剧《花木兰》,更让观众从最直观上看出各个戏种不同的服饰、演唱和表演风格。

(学员们参加笔试)

在笔试和面试环节,学员们遇到了趣味答题,比如戏曲“跑龙套”中的“跑”是因为演员流动着变换各种队形而得名;“一板一眼”中的“板眼”指的是戏曲中的节拍。一系列考试问题,既普及了戏曲知识,也让学员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


      豫剧戏社《相豫》初登场


豫剧来自中国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胡辣汤、河南烩面闻名天下,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少林寺,少林寺的武术遍布世界各地。

(豫剧社集结)

豫剧是河南当地的戏曲剧种,本身具有风格就是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是河南豫剧的经典桥段,据说每个河南人都会唱上一句,唱好豫剧必须要用河南话演绎才可以,河南话属于中国的北方语系,发音大部分向下沉,用豫剧来演绎《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特别有巾帼女英雄的气势。

(豫剧选段《花木兰》)

学习豫剧的研学班的主题是“相遇”,来自中国文化界四位演员抛开原本在各自行业里光环,来谦逊地拜师学艺,做一回戏曲“小学生”,以学员的青春姿态碰撞传统戏曲,他们学习豫剧的唱腔、身段、眼神,最后以融合创新的方式带来了首秀表演《相豫》,首秀串联起《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豫剧经典唱段,尚雯婕、李斯丹妮分别扮演花木兰和穆桂英;青年歌手张颜齐则通过跨越时空的“Z世代”视角,以当代青年的眼光去歌颂历史上的女英雄,共谱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赞歌。

一出戏曲的展开多源自于相遇,每个传奇的起点都离不开相遇,悠久的戏曲反复吟咏是与人的相遇、与劳作的相遇、与乐舞的相遇、与梦境的相遇,无论是一眼万年的唯美邂逅还是一见如故的知音神交,相遇这一主题赋予了戏曲无限可能。


      越剧戏社重现《红楼梦》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起源于浙江,后兴盛于上海。越剧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越剧《红楼梦》一经问世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在其他领域产生了影响——中国许多戏曲的剧种都移植了这个剧目,服装上也借鉴了越剧造型。上世纪60年代诞生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与节目中的越剧戏社社长何赛飞也有很深的渊源:“我就是看了《红楼梦》电影,才去考越剧团的。”

(越剧戏社社员在表演)

《拿手好戏》的越剧戏社研学,从越剧《红楼梦》里的“游园”开始。研学基地内繁花似锦,只见王熙凤、贾母、王夫人、薛宝钗、薛姨妈、鸳鸯等戏曲人物在园内踱步赏景,一路欢声笑语。沉浸式剧情演绎让参加越剧研修的四位学员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圆而不瘪,方而不直”,这是越剧戏社社长何赛飞对学员们体态上的要求,也是越剧程式规范的重要内容。何赛飞将学员两两分组,分别练习“宝黛初见”和“摔玉”两个经典桥段。两组学员将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争取首次研学大秀的表演机会。最终由黄龄饰演贾宝玉,刘洋洋饰演林黛玉,张可盈、陈栏芳分别扮演薛宝钗和王熙凤,通过影视化的呈现形式,展现了宝黛初见的纯洁和真挚,感受流光戏梦,说尽红楼情长。


      京剧戏社·精彩相遇


《拿手好戏》京剧戏社的研学是从经典中国画作《同光十三绝》开始的。《同光十三绝》是清代(公元17-20世纪)徽班进京后在京城扬名的十三位京剧名伶的一次特殊相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同框”,因为这十三位都来自京剧不同剧目中的人物形象,画师沈蓉圃用细腻的工笔,浓墨重彩地描绘下京剧早期的扮相、服饰和各行当的艺术特征,为京剧发展史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

(复刻“同光十三绝”)

节目中,京剧戏社研学作品亮相舞台,王宝强饰演的《连环套》中的“黄天霸”颇有行家里手之风;俞灏明在《四郎探母》中唱腔饱满纯正,同时又唱出了“杨延辉”的气势;王智的“天女散花”美轮美奂,一气呵成;周恩旭在《战马超》中将“马超”这一人物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智演绎“天女散花”)

作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学京剧就得先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京剧从头到脚都是规矩,京剧社的新生们在京剧名家王珮瑜的带领下体验了京剧中的“扎靠”,穿上厚底鞋、靠旗背上身——“靠”是京剧服装术语,从先前武将所穿的铠甲演变而来的一种戏剧服饰。京剧里“起霸”“趟马”“走边”等程式动作,都是戏曲千百年间沉淀下的程式规范,这些在《拿手好戏》中都能看到。


      “中国最美的乡村音乐”黄梅戏


黄梅戏源自当地采茶调,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旋律脍炙人口,是轻快抒情的民歌小调,流行性很强,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黄梅戏社《山野的风》)

戏曲源于生活,包含着最朴实的生活感悟,因此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节目中,黄梅戏戏社的学员们在实景拍摄中,寻找路人一起参与录制研学作品时,从几岁孩童到退休老者,谁都能像模像样地唱上几句,足见黄梅戏的普及。

说到黄梅戏,最出名的就是《天仙配》,讲述了美丽善良的七仙女爱上了朴实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从天庭下到凡尘,冲破重重阻挠与董永结为夫妻的故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也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

(黄梅戏社《山野的风》)

本期参加黄梅戏研学的学员们在导师吴琼的带领下与自然来了场“创意联动”,节目中黄梅戏社的学员们将传统乡村音乐融入到黄梅戏中创新演绎出《山野的风》,彰显黄梅戏唱腔的淳朴流畅、通俗易懂,这大概就是这个剧种充满生活气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原因吧。


      人生若戏,戏如人生


看过了台前的《拿手好戏》,幕后的纪录片《戏如人生》将为您展现节目中戏社社长与青年学员的心路历程,正如戏曲专家、节目策划池俊所言,《戏如人生》中展现的对象都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而是每一位普通人在初识戏曲、接触戏曲、感受戏曲、爱上戏曲的全过程。

(京剧社社长王佩瑜)

王珮瑜是《拿手好戏》中京剧社社长,带领全员爱上京剧,展现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她认为在一个领域能成好角,换一个领域依然可以。在她的心中,戏曲从艺者应该有俯下身娓娓道来的能力和心态,但同时又不能降低格调。戏曲的情感表达、人物经历和现实中的人生有许多相似之处。人生是不断进步的,戏曲也是如此,都需要探索和创新。

(王宝强饰演的黄天霸)

“学京剧先学规矩,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戏如人生》记录了演员王宝强的京剧初体验。从小就对戏曲很感兴趣的他在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是痛并快乐着,他饰演的《连环套》中的黄天霸角色武打场面精彩绝伦,需要多方位训练,他带伤坚持练习,最终收获了戏曲学习路上的成长。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拿手好戏》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dyZ

(编辑:顾砚)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