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翁雨晴、李梓编译】过去几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经历了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由于大量使用空调和水库水位下降,重庆和四川的农作物受到影响,电力也出现短缺。多地借助无人机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英媒:南方今夏遇极端高温天气
路透社报道,过去几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经历了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由于大量使用空调和水库水位下降,重庆和四川的农作物受到影响,电力也出现短缺。
在周一的一份声明中,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对秋粮产量表示担忧。在巡查了各省的稻田后,他称目前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且“高温干旱对部分地区水稻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声明还称:”近期降雨后干旱有所缓解,但降雨分布不均,局部干旱仍在继续”。
唐仁健呼吁采取水温控制和肥料喷洒等措施,以减少高温对作物的影响。他强调了防旱防洪对稳定和增加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上周,农业部也呼吁农民在未来几周内巩固谷物的生长,甚至改种作物。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东部省份江苏和安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1.5%。
其他省份同样面临高温挑战。《华盛顿邮报》报道,在中国西南内陆,当地人和游客纷纷涌向地下掩体和“洞穴餐厅”,这些二战时期的防空洞再次成了热门“避难所”。
由于长江重庆段水位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减少了该地区所依赖的水力发电量,重庆和邻近的四川省面临能源紧缩,不仅工厂停产,而且重庆市3200万人口中有许多人在45摄氏度的高温下无法开空调。
网红艺术空间兼咖啡厅“石头房子”的负责人陈焕文表示:“夏天来我这里的顾客最多,因为我这里隔热。而且地下的氛围很独特,这本身就是一种体验。”
陈焕文是一位艺术策展人,也是梵高的粉丝。他和他的朋友们租用了这个空间后重新装修,并安装了管道和通风系统。他们在拱形屋顶上画了一片繁星点点的夜空,把桌子标记为火车座位,墙上贴着梵高风格的图像块,显示“火车窗外的景色”。
陈焕文说:“一个令人头疼的地方是屋顶的漏水,我们也没有办法。”不过他说顾客还是因为这里的阴凉而趋之若鹜。
在过去的夏季,重庆政府会于6月至9月期间开放部分地下空间,设有凳子、饮料、桌游和和投影仪等,供居民避暑。今年,尽管这座城市正经历着自1961年北京建立官方天气记录以来最猛烈的热浪,但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大部分避暑场所都被关闭了。
据官方新华社报道,为了弥补避暑场所的关闭,重庆指定了99个空调地铁站作为居民的夏季休息区。
防疫人员的工作也在高温下变得格外艰难。上海的卫生工作者约书亚.刘(化名)在接受NBC采访时表示“大白”们在穿着防护服工作一天“浑身湿透”、“手指和手掌皮肤发皱”。
上个月,江西南昌县人民医院核酸采样护士谢春华躺在急诊室里的视频被传到社交媒体上,引发人们关于防护服的热议。南昌县官方发布的视频称,在超过37设摄氏度的高温下,谢春华连续几天穿着防护服进行核酸采样,最终中暑晕倒。
谢春华的视频发布后,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发表文章称,穿防护服会大大增加中暑的风险,建议医务人员穿更轻、更透气的手术衣。
奥媒:借助无人机降雨缓解旱情
奥地利《信使报》旗下科技新闻网“未来地带”报道,四川省在中国也被称为“天府之国”。那里的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气候,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耕作。那里还有处理当地矿产资源的重工业,开采铁、钛、钒和钴。然而,7月以来,高温少雨的干旱天气正在严重影响该地区。不仅农业受到影响——由于高温,空调系统的能源需求也更高。干旱也意味着水力发电厂能够产生的电力也变得更少。
由于四川和重庆面临高温和严重干旱,这增加了空调的使用,同时耗尽了该地区所依赖的水电储备,当地政府对工厂和家庭实施了限电。许多工业公司不得不因此关闭,其中就包括本田汽车,以及属于全球巨头苹果和特斯拉供应链的工厂。
据中国国家电视台报道,为了缓解旱情,四川制造的两架无人机——航空工业翼龙-2H无人机和腾盾科创TB-A无人机出动,在六千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播种”云。通过“播种”云,碘化银在云层中释放出来,水滴在这些颗粒周围形成簇状,成功实现人工增雨,这也是当地自8月7日以来首次降雨。
8月25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联合省气象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寻找到了有利的作业时机,调用两架大型无人机分别在四川北部、东南部区域实施人工增雨。
25日12时46分,一架航空工业翼龙-2H无人机从阿坝红原机场起飞,按照任务要求在机场以南区域执行增雨;14时10分,一架腾盾科创TB-A无人机从自贡凤鸣通用机场起飞,在内江附近区域开展增雨作业。
截至当天17时,两架无人机共计飞行6小时20分,作业面积达6600平方公里。在人工增雨和自然降雨共同作用下,作业区域出现5毫米至10毫米降水。
中国国家电视台的视频显示,翼龙-2H无人机长11米,翼展20.5米。起飞重量为4.2吨,可连续在空中停留长达32小时。翼龙-2H是一种军用无人机。它可以遥控和自主飞行。炸弹和空对地导弹等武器装载有6个挂载点。出于民用目的,可以用它的变种Wing Loong2H用于“播种”云。这些无人机携带的不是炸弹,而是用于“播种”云的碘化银罐。
这种军用无人机也可以配备信号放大器。比如它在灾区上空盘旋,就变成了一个飞行的手机信号基站,覆盖面积可达50平方公里。例如,在2021年7月,这被用于在洪水过后在河南省实现稳定的通信。
这次中国四川省两架大型无人机分别在四川北部、东南部区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无人机最终将覆盖6000平方公里的区域,持续到8月29日。
人工增雨的工作原理是将一种像碘化银这样的成冰剂投放到已经含有足够水分的云中。雨滴聚集在药剂周围,不断增加重量,直到开始下落。
8月以来,除了四川,中国的气象部门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数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今年6月份以来,中国长江流域多地高温少雨天气持续,导致旱情发展迅速。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表示,截至2022年8月1日至25日,中国全国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91架次,累积飞行260小时;组织地面人影作业1.1万次,发射高炮炮弹11.6万发,火箭弹2.5万枚,燃烧地面焰条0.2万根。
未来天气越来越热,是否可以增加人工增雨的频率?对于这个问题,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解释道,人工增雨并不能随意进行。人工增雨的工作原理是对不能产生降水或降水效率比较低的云进行催化,以增加降水。不同的云降水机制不同,对催化作业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实现精准作业。首先要对天气过程和云的结构进行预测监测,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正确的方案,之后还要开展跟踪指挥,在最佳的时机才能开展作业。
(编辑:顾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