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穿越历史 听丹麦小伙讲述“老北京”故事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林恩报道】在北京大栅栏附近的杨梅竹斜街上有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古朴的木门,“爬山虎”装点的墙面,邮戳图案的标志上印着店名“Beijing Postcards”。小店已经完全融入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胡同之中,店主人拉斯(Lars Ulrik Thom)更是经常与附近居民喝茶聊天,下了学的孩子们也会经常在门前玩耍。

“Beijing Postcards”小店内,展示着拉斯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北京地图”,以及与北京历史相关的文创产品——明信片、围巾、靠垫、积木拼图、杯子等。这位来自丹麦的小伙子,非常愿意将北京的历史和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拉斯的“Beijing Postcards”小店内景。(图片来源:均为视频截图)

找寻认识北京的“窗口”

2019年初,记者初次采访拉斯时,他当时正在研究和关注民国时期的“女人”等主题。溥仪“退位”后的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拉斯注意到,女人开始走出家门,她们的工作和着装均发生了改变,社会角色也发生改变,比如包括有女人从事拉人力车这样的工作。“如果不是真的走近那段历史,这对很多人来说其实是难以想象的。”

2022年6月,拉斯多年来关于前门大栅栏的相关研究内容已经整理完成,集结成图书,预计今年年底出版,他即将开始关于作家老舍的相关研究工作。

北京很大,拉斯希望借助一个个小的“窗口”或者说是切入点,带领人们去认识这座城市,这也是他不断寻找和涉猎不同主题的原因。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前门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拉斯关注的重点,这也是他在几年前将自己的小店从南锣鼓巷搬到杨梅竹斜街的原因。

拉斯的“Beijing Postcards”小店坐落于北京古香古色的胡同中。

位于前门的大栅栏,有着几百年的历史,逐渐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拉斯眼中的大栅栏更像一个多元、多样和多彩的“熔炉”,文化、商业、金融等在此发展、融合,商人、百姓等不同身份的人由此进入北京,新的想法在这里诞生。这是它历史的部分,拉斯还注意到他当下发展的部分,即随着近几年该区域的升级和改造,传统商业区重新焕发了活力。

拉斯用了“平衡”一词来形容如今的发展,即商业客流与传统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平衡。这是任何一个历史名城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问题,北京写出了自己的“答卷”。

之所以关注作家老舍,拉斯解释,老舍已经成为一个北京的符号或名片。“一提到老舍,人们一定会想到北京。在他的《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和《四世同堂》等作品中人们看到了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与城市风貌。”

拉斯坦言:“一个外国人,可能就是拥有一种不一样的视角。那些当地人习以为常的内容,忽视的内容,都可能成为我感兴趣和研究的角度。”比如他会关注到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画像是什么时候挂上去的”。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拉斯去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采访北京人等。如今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老照片,已经被制作成了明信片放在小店里销售。

老北京胡同中的居民,百姓的日常,总是最能够打动拉斯的内容。他希望透过节目、图书、文创产品,讲述北京鲜活的历史故事。

“Beijing Postcards”小店内出售的文创产品。

“越来越多外国人对这座城市产生兴趣”

1996年,拉斯到北京旅游时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在这里定居生活。北京的历史与文化,变化与发展,吸引他不断停留,甚至以此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和研究主题。“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国人对这座城市产生兴趣,同时越来越多中国本地人也开始希望能够走近曾经的历史。这些都为公司的创业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疫情中,很多人没办法到店里参观,或者参加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但是拉斯看到了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线上活动的更多可能性。“第一,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我们与海外的观众和中国本土的观众更加贴近;第二,资料和内容展示可以更加丰富和立体。”

北京颐和园内的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集中展示了根据历史典故、古典名著以及戏曲故事编绘的图画。拉斯曾在此给观众们讲解《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以及《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故事,这种形式非常具有吸引力。

近期,拉斯组织关于中国现代汉语主题内容的分享活动,与《十亿人的声音:一场定义现代汉语的斗争》作者,对汉语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David Moser共同讨论“现代汉语的形成”。拉斯希望,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要有老照片和珍贵的史料,更要有故事延伸。

拉斯经常带领外国人参观故宫、景山、中山公园等北京知名的景点,他不希望自己是一个“讲解机器”,不断重复讲解词,而是希望在人和人的互动中给予彼此新的发现和触动。正如他自己所说,“历史应该有活力,有温度”。

在北京大栅栏外的杨梅竹斜街上有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古朴的木门,“爬山虎”装点了墙面,邮戳图案的标志上印着店名“Beijing Postcards”。小店已经完全融入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胡同之中,店主人拉斯(Lars Ulrik Thom)更是经常与附近居民喝茶聊天,下了学的孩子们也会经常在门前玩耍。

“Beijing Postcards”小店内,展示着拉斯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北京地图”,以及与北京历史相关的文创产品——明信片、围巾、靠垫、积木拼图、杯子等。这位来自丹麦的小伙子,非常愿意将北京的历史和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视频/王欧

(编辑:刘涛)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