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人类月球日:中国对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止

【欧洲时报网】7月20日是人类月球日,是为了纪念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而设立的。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

2007年10月2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图片来源:新华社)

“嫦娥二号”定向天线监视相机太空拍摄地球全景图像。(图片来源:中新社)

2013年12月17日至18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着陆器周边360°范围的全景镶嵌影像图,采用圆柱投影方式表达。(图片来源:中新网)

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图为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嫦娥三号着陆器上的相机拍摄的“玉兔”号月球车。(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9年1年11日,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图片来源:中国国家航天局)

2019年1年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像。(图片来源:中国国家航天局)

小朋友好奇地看着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嫦娥四号“相机指向机构系统”。(图片来源:中新社)

2020年11月24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图为民众观看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图片来源:中新社)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图片来源:中新社)

“嫦娥五号备份存储月球样品交接仪式”在湖南省韶山市举行,中国国家航天局提供的公益展示月球样品也在韶山展出。图为参观者观看月球样品。(图片来源:中新社)

广东省珠海市,国家航天局展位上展出的嫦娥五号返回舱、降落伞实物吸引观众。(图片来源:中新社)

由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首次在香港展出。(图片来源:中新社)

(编辑:赵晓明)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