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 >> 中国新闻
【香港25面:我们在一起】2018年:高铁时代来临

【编者按】25年前,“东方之珠”回归祖国怀抱,自那一刻起,内地和香港携起了手创造新故事:一起彻夜不眠等待回归,一起打赢金融保卫战,一起抗击“非典”和新冠;从此,港人和内地家乡之间只有一张“卡”的距离,患难之时也总能看到对方的身影;从此,香港街头的黑社会大哥消失了踪影,港人生活因国安法有了最大依靠;从此,一个新的“一小时生活圈”也正式出现,叫做粤港澳大湾区……过去的每一年都像一个侧面,雕刻着四分之一个世纪。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欧时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香港25面:我们在一起”,让我们开始回望,一起重温25个“互助守望”的瞬间。

欧洲时报网制图(图片素材来源:新华社)

【欧洲时报网】“走,去买飞(买票)!”2018年9月10日一大早,香港高铁西九龙站已是人头攒动,更有市民提前两天排队,他们都想在十几天后,率先体验一把坐上高铁的感觉。

“出行变得简单很多”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时尚灵动的“动感号”列车驶过26公里长的隧道式高铁轨道,香港由此迈入了“高铁时代”。

高铁开通当日,便迎来了中秋假期的考验。23日上午,泉州动车站送走第一批244名从泉州直达香港的旅客,前一晚则迎来了285名从香港搭乘高铁直达泉州的旅客。这其中有不少人都是特地乘坐这趟直达车回泉州探亲的。“我们几个回来陪妈妈过中秋,我们去了三四十年香港,没有哪一年是陪妈妈过中秋的。”乘客赵女士说。

说起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旅程,“省时”无疑最直观的感受。乘客陈女士说:“之前坐飞机要提前两个半小时到机场,现在在西九龙站就可以直接坐高铁到泉州,节约很多时间。”

“现在香港到广州不到1小时,去厦门也只要4个多小时。”香港居民李俊贤说,在高铁开通以前,每次去内地出差要先搭乘地铁,或乘坐跨境巴士前往深圳再转乘高铁,如今出行变得简单多了。

家住深圳的葛先生在香港攻读工商管理硕士,每周搭乘高铁到香港上课。“我和香港同学都达成共识,高铁让香港和内地联系更密切了。我们也希望大家能乘坐高铁去走一走、看一看。”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从深圳北站开往香港西九龙站的G5711次高铁列车乘务员展示纪念牌。(图片来源:新华社)

“内地高铁团”受港人欢迎

交通的便利让旅游业瞄准了商机--在通车后不久的“十一”黄金周期间,不少旅行社就推出了“高铁旅游团”,经西九龙站出入境的团体旅客有近10万人次。2019年“春运”期间,广深港高铁再迎出行高峰,发送旅客超400万人次,其中过港旅客超100万人次。

香港中旅社副总经理杨世鑫说,以往旅客参加内地高铁团,需到深圳北站出发,旅游交通体验“不顺畅”。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后,香港出发的旅行团,近至潮汕、广州南转经长隆,远至贵州、厦门等都受到港人欢迎。

香港东瀛游旅行社执行董事禤国全称,3至4天的高铁团最受港人欢迎,潮汕团“最出色”,以往搭乘长途巴士车程动辄5、6个小时,现在只需要2个半小时就可直达。

与此同时,香港国际机场与高铁组成的“机铁联运”成为不少游客海外游玩归途路线的新选择。曾经一般选择在深圳转机的张女士如今选择从冲绳坐飞机到香港,再乘坐高铁回湖南。“国外到香港的机票便宜,从机场到高铁站也方便,而且我们还能在香港玩几天。”

图为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图片来源:新华社)

香港与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成现实

高铁的到来,无疑促进了香港与内地各大城市间的交流。而如今,对于逐梦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地青年来说,这些便捷交通又有另一种意义。

“广深港高铁通车,从香港西九龙到深圳福田不到20分钟,到广州南也就50多分钟。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香港到澳门不超过40分钟,到珠海也不超过50分钟。”正在深圳开发无人驾驶项目的香港青年詹培勋感叹。

正如他所说,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形成“一小时生活圈”背后,是近年来一批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建成使用。

湾区融合,交通先行。轨道建设如火如荼,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图为广州市琶洲港澳口岸大楼及码头。(图片来源:中新社)

除了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今年5月,香港东铁线开通了过海段,香港居民不用转车换线,首度实现“一程过海”。

“港铁东铁线过海段通车后,从深圳罗湖到香港金钟只需44分钟,这将促进两地人员和经贸往来。”港铁公司行政总裁金泽培说,1997年,香港只有4条铁路、100公里左右,如今已建成拥有10条铁路、270多公里的铁路网络,并且通过26公里长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接轨国家高铁网络。

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交通网络不断延伸,便捷之间,将香港和内地也联系得越来越紧。

(资料来源:新华社、无限泉州、环球网)

(编辑:顾砚 美术编辑:彦宁)

分享到:
网友热评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展开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