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6月25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对民众开放。
6月28日,民众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内参观“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图片来源:中新网)
《光明日报》报道,本次展览共展出196件/组精美文物,展览分为“曙光”“变革”“争霸”“融合”“对话”五个单元,横跨叙利亚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以及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时代,描绘了长达50万年的文化图景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览介绍,叙利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各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叙利亚文化。叙利亚拥有3500多处古迹,犹如一座裸露在蓝天下的博物馆,其文化多样性谱写了一部壮丽的史诗。
阿勒颇博物馆藏铁器时代壁画。(图片来源:中新网)
此外,本次展览还展示了来自西安碑林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3家中国国内博物馆的藏品。中国和叙利亚交往历史悠久,中国史书先后将在古代叙利亚地区建立的国家称为“条支”“大秦”“大食”等,本次来自中国国内的几件文物,包括《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拓片、刻花纹石碑等,展示了中叙两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展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统友谊。
观众参观部分复原的帕尔米拉古城遗址。(图片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此前报道,“美索不达米亚”在希腊语中是两河中间的意思,也就是两河流域,位置在现在的叙利亚、伊拉克、科威特、约旦、伊朗西部、沙特阿拉伯东北部等地。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先后兴起了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形成了各种文化的大融合。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这一地区的人类创造了不可思议的高度文明,发明了太阴历、楔形文字、计算重量和长度的方法,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建筑,推出了世界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另外在陶器、青铜、铁器等方面的工艺也令人吃惊。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随着现代考古技术的发展,古老的城垣及相关文物重见天日。
阿勒颇博物馆藏青铜时代早期祭拜者雕像。(图片来源:中新网)
《人民日报》报道,为促进人文交流,满足观众多元的观展需求,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织策划了叙利亚古代文物巡展,让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和而不同、和谐共存的文化特质。此前,该展分别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成都市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
一位女士参观楔形文字展示区。(图片来源:中新社)

观众参观阿勒颇博馆藏铁器时代人物浮雕。(图片来源:中新社)

观众拍摄阿勒颇博物馆藏乌鲁克文化时期的刺猬形奠酒容器。(图片来源:中新社)
(编辑:彦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