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暑期,中国各地展览馆和展览场所举办了众多主题展览,丰富观众的暑期参观体验,在炎炎夏日让公众与藏品零距离交流,提升大众审美与文艺修养。
18日,市民在北京市摩卡艺术中心参观在此举办的《像孩子一样的毕加索》展览,通过陈设的绘画、雕塑、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多维度体验毕加索的艺术创作历程。图为观众参观毕加索代表作之一的《梦》的互动装置(右)等作品。(图片来源: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综编自中新社)
“舰证中山魂——孙中山与中山舰事迹展”16日在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展。中山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名舰,原名永丰舰。2022年是中山舰建成下水110周年,此次展览回顾中山舰服役的二十六年,展出展品8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0件(套),展现中山舰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舰证”作用。
“国有祥瑞生生不息——清宫动物造型文物展”15日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开展。展览以“护佑苍生”“寓礼于服”“镇守殿宇”“祈福吉祥”四个单元,阐释沈阳故宫院藏清代宫廷动物造型文物和图案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一起向未来”中国冰雪运动摄影大展14日在北京奥林匹克塔开幕。
“精艺传承夺天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技艺专题展”11日在位于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览共展出雕刻类文物40件套、六项辽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经典作品193件套。
“山庄瑰宝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文物特展”10日在广东省广州博物馆开展。本展览选取94件(套)国宝级珍贵文物,展现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成就。图为展出的清铜鎏金珐琅太平有象吸引参观者拍照。
国家海洋博物馆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展馆陈列展览内容以“海洋与人类”为主题,共设六大展区15个展厅。图为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民众走进国家海洋博物馆参观。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重生-邂逅自然》展览6月初开展,该展览是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的开幕展览,中国和欧洲的艺术家通过装置、摄影、绘画和视频作品,阐释人与自然的象征关系。图为欧洲艺术家阿奈斯·唐德尔的《一晚瞬息》系列作品映出一位观展的女士。
近日,中国美术馆推出多项展览,图为参观者在中国美术馆参观《延安深情——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图片来源:新华社)
20日,参观者在中国美术馆参观《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意在具象——李鹤雕塑作品展》。(图片来源:新华社)
“宋韵视野下的龙泉青瓷”古今对比展18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展览集中了浙江省博物馆、遂宁市博物馆、义乌市博物馆等机构馆藏的重要文物,并纳入当代龙泉青瓷作者的作品,展示宋韵文化和青瓷技艺的传承。图为一套宋式点茶器皿。(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日,“地铁遇见普拉多博物馆”展览在成都地铁9号线孵化园站厅内展出,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从馆藏珍品中选出29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原比例复制画作的形式向公众展出。(图片来源:新华社)
香港第五波疫情后,M+视觉文化博物馆于4月21日重开,截至6月12日,合共录得逾41.8万参观人次。图为香港市民排队等待进入展厅。(图片来源:中新网)
香港海港城及时代广场6日举行室外装置展览“机动恐龙展”。图为小朋友在海港城手拿玩具恐龙与展品对比。(图片来源:新华社)
(编辑:青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