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又是一年端午到,中国人习惯以吃粽子、插艾草、赛龙舟等方式体悟传统民俗。与此同时,这个端午也有许多人选择亲手包粽子、亲近自然、线上观展”……过个传统与新潮并行,“仪式感”满满的端午。
自己动手盼安康 包粽子成过节新活动
又到一年端午节,许多年轻人今年比起买粽子吃,更愿意自己动手,来博一个“安康”的好意头。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报道,叮咚买菜、美团等多家电商平台数据显示,5月中旬开始,电商平台粽子相关商品销量持续走高。相比往年,粽子原材料如粽叶、粽绳、糯米等,最近两周搜索量、销量均有较大涨幅。相比4月中旬,粽叶搜索量增长5.5倍,粽绳搜索量增长3.6倍。实际下单的消费者更多,粽叶销量增长7.5倍,粽绳销量增长13.5倍。
6月3日,在贵州省贵阳孔学堂举行的端午活动上,一名小朋友在体验包粽子。(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看就会,一学就废,第一天反复看视频学习,两小时就包了6个。”上海市民刘青今年就下单了50片粽叶、30根粽绳、2斤糯米,以及半斤五花肉。最后包了20个,算下来一个成本3元。她总结,第一次包粽子,卖相差点,味道不错,“这次买的干粽叶,下次试试新鲜的”。
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改变了居民消费习惯,更多人开发了自己的“大厨”技能。数据显示,和去年端午前两周相比,粽子销量增长52%,粽叶销量增长150%,粽绳销量增长208%。
哪里的人最爱包粽子?美团数据显示,过去两周粽叶、粽绳和糯米销量TOP3城市中,北京出现三次,上海出现两次。今年粽叶销量涨幅,是粽子的3倍多,居家生活方式催生了新消费潮流,也带来了新的商品结构变化。”相关负责人表示。
平价粽子重新受宠 小尺寸成新潮流
曾几何时,粽子曾一度超越食品本身价值,礼品属性增强,包装也刮起“奢靡风”。而今年,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导下,简易包装的平价粽子走俏节日市场,许多小尺寸“迷你粽子”也销量激增。
近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新国标将于今年8月15日实施。根据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粽子的包装层数最多不能超过三层,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
虽然没有正式施行,但是粽子包装的新国标在端午节前发布,对市场也起到相应的影响。在消费新风尚下,消费者购买粽子也愈发理性。
“过节吃粽子,吃的就是节日氛围。平价礼盒非常适合一家人购买食用,价格实惠,味道也好。”正在选购粽子的沈阳市民高磊说。
一口吃掉一个的迷你粽,热量只有四分之一的粗粮粽,保质期缩短到45天的新鲜粽……从淘宝天猫上的“粽子热度”榜看,一口玲珑的“小”粽子搜索指数同比增长6倍,健康低卡的“轻”粽子搜索指数同比增长3倍。
淘宝天猫粮油速食乳饮酒行业负责人鹏骞介绍,今年端午期间,消费者对于粽子的偏好发生明显变化,从过去追捧特殊口味和猎奇包装回归到食物本身,小、轻、鲜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端午假期:“云出游”、露营与骑行
“这个端午节,我朋友圈一半的人在公园露营,还有一半在绿道骑行。”6月3日,端午假期第一天,成都市民张女士在朋友圈发出这样一条动态。
今年端午节,受疫情影响,中国民众出行多以中短途郊游探亲为主。不仅“五一”开始流行的露营继续火爆,骑行也是如今热门的游玩方式。
成都市民吴女士骑着共享单车在绿道上骑行,她说,她平时没有太多时间运动,这次趁端午假期来“感受一下骑行的氛围,主要是在骑行中欣赏公园的景色”。
6月3日,市民在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公园内骑自行车。(图片来源:新华社)
此外,中国多地还策划了传统与时尚并举的线上文旅活动,给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一些“新民俗”。
天津滨海新区统筹线上文旅资源,打造了“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诸如“云旅游”“云看展”“云诵读”“云观美景”,用全新的视角品味传统文化魅力。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云上端午”——云赏·云游系列主题活动近300项,邀市民以全新视角感受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之美,体验独特的节日仪式感。
(编辑:秋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