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阅读古代诗词,就像借助书页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透过隽永的诗句看去,古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仿佛永远生动鲜明。阅读者们也时常会惊讶地发现,即使历经千年,现代人和古人的生活也经常能够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同频共振,那些能够引发同样共鸣的感情,即使穿越“诗”空,也栩栩如生。
【欧洲时报秋狸报道】又到一年儿童节!家长们是否在烦恼要送给孩子什么礼物?不妨返璞归真,从古代儿童的玩耍方式中找找灵感。
信不信,古代的孩子们更会玩?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诗人都曾在笔下描述过儿童无忧无虑玩耍的景象。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开了风筝;“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平日动如脱兔的孩子开始学习垂钓,一反常态,静静坐在草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从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儿童的玩耍方式之多,一点不逊色于今天的小朋友。“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中的竹马是古代最常见的游戏之一,孩子们骑在竹竿上,手里拎个小竹枝做鞭子,像真的骑在马上一样;“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中的鸠车也是汉魏时期较盛行的玩具,主要造型是在鸠鸟样的木雕两侧装上车轮,做成一种可供儿童牵引的车辆;“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中提到了斗草这种民间游戏,有互报花名、草名的文斗,也有叶柄相勾、拽断为输的武斗。
除此之外,蹴鞠、玩陶响球、打陀螺、击角球、拼七巧板、解九连环、玩兔爷儿……古代儿童玩耍的花样还有许多,有没有一种想穿越回去好好玩一把的冲动?
现代儿童:玩得更多、更专业、更高技术
虽然古代儿童玩耍的花样繁多,现代儿童也丝毫不输。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被称为“拿着手机出生一代”的儿童,玩的东西已经变成了古代玩具的“科技版”,从遥控汽车、早教机器人、VR眼镜到无人机飞行器……他们玩的东西,大人可都不一定弄得懂。
现在孩子的玩具专业性也越来越强:可以实际做饭的儿童厨房、可以仰望星空的天文望远镜、可以捕虫的“昆虫吸尘器”、可以随意涂鸦的电子绘画板……甚至许多孩子早早就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了人生方向。
当然,与古代儿童相比,现在的孩子似乎也背上了更重的学业压力,除了“上学堂”,各种课后补习班一时风头无二,网课也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成为现在孩子最熟悉的存在。不过,随着“双减”等政策的落地,更多孩子可以在课余时间从事体育运动,从较为普遍的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到新兴的滑雪、滑板、击剑,家长也更加重视孩子们心理与体能的双重提升。
在“六一”这一天,我们也不要忘了它的起源。1949年,为了悼念二战期间法西斯犯下的“利迪策惨案”以及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保障儿童权利,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定下了这个节日。
快乐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就让我们尽自己的努力,共同保护儿童们快乐玩耍时无忧无虑的笑声吧!
(编辑:皋离丘 美术编辑:南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