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今年6月1日,修订后的《白酒工业术语》及《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等中国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些标准修改了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白兰地、朗姆酒等定义,增加了兼香型白酒、董香型白酒、馥郁香型白酒以及调香白酒等多种酒类的定义。
综合中新财经、《中国证券报》报道,近日有媒体称,中国低端白酒品牌将受冲击,牛栏山二锅头也要被白酒除名。真实情况是什么?
白酒定义修改
新标准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酒业协会、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山西汾酒、洋河股份、古越龙山、古井贡酒等联合起草。
其中,在《白酒工业术语》中修改了白酒的定义,明确白酒为“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
同时,修改了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等定义,增加了兼香型白酒、董香型白酒、馥郁香型白酒以及调香白酒等定义。
新增加的“调香白酒”定义为,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是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
部分白酒生产成本将增加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标准实施后,部分白酒的生产成本将增加。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表示,新标准会对一些以低端产品为主打的白酒企业造成一定影响。“新标准鼓励固态纯粮发酵,今后原酒价格会进一步上升,企业的经营成本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行业品质升级。同时,传统非纯粮酿造的低端白酒归类于配制酒,削弱了中低端品类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区域型酒企的竞争力。”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表示,新标准实施后,固液法白酒、液态法白酒的生产成本将增加,中低端白酒企业将面临分化,但企业早已做好准备。
“酒类消费升级趋势没有改变,中低端酒市场份额本就在萎缩,而名酒无论是工艺、标准还是品质都有相应优势。新标准实施对酒类消费市场没有本质性的影响,但会加速低端产能退出,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蔡学飞告诉记者。
而新增的“调香白酒”类目,明确属于配制酒。业内人士表示,例如俗称“白牛二”的顺鑫农业旗下牛栏山白瓶二锅头,是由液态甚至固液态发酵的酒精与人工香味物质、人工甜味物质等合成,新标准执行后,“白牛二”属于配制酒。
对此,牛栏山市场部尚未回应。但业内人士指出,牛栏山二锅头将被白酒“除名”,属于对产品的误解。“实际上,牛栏山的陈酿系列并不属于二锅头,牛栏山本身也对陈酿白酒和二锅头作出明确区分。”他认为,牛栏山二锅头比较出名,因此电商平台上常有商家把陈酿白酒写成二锅头以增加销量。
据了解,俗称“白牛二”的牛栏山500毫升陈酿白酒,其包装上未有“二锅头”标注,配料表则明确注明含有食用香料。而明确标注“二锅头”字样的500毫升大二锅头(俗称“绿牛二”),其配料表包括水、高粱、大麦、小麦、豌豆,属于清香型白酒。
“陈酿系列只是牛栏山白酒系列的一个分支,占比不是很高。”该业内人士认为,白酒新标准的出台,对牛栏山二锅头系列的影响不大。
配制酒何去何从?
白酒新标准在重新界定白酒的同时,又会对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在白酒准入门槛提高的同时,主打配制酒的低端品牌又该何去何从?
“对于高端白酒来说,新标准最大的价值在于消费引导层面。”蔡学飞认为,新标准肯定了高端白酒的酿造工艺,为高标准赋予高附加值,将进一步加快整个中国酒类产品结构升级,推动整个中国酒业品质化消费的发展。
而主打配制酒的低端品牌则将受到一定冲击。“新标准明确了白酒就是粮食酒的既有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非口粮的经济作物酿酒,等于是变相增加了低端酒的粮食采购与生产工艺的成本,可能会给低端酒的运营带来困难。”
同时,蔡学飞表示,配制酒在洋酒、国酒健康化,利口化方面还有很多优势。“它的主体是基础酒,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新标准的变动对调香酒的销量影响不大。”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类酒主打的就是价格低、味道好、大品牌,对于既有受众来说,其消费初衷不会改变。”
此外,被“踢出”白酒行列的调香酒,也即将拥有自己的团体标准。
据中国酒业协会网站消息,该协会已于今年4月为《调香白酒》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以填补调香白酒产品标准的缺失,促进饮料酒标准体系完善,提升产品质量,推动饮料酒行业健康发展。
(编辑:李璟桐)
